你觉得教育是一种财富吗?
今日读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这本诞生于1996年的书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该委员会由14位来自世界各地区具有不同文化和专业背景的人士组成(包括来自中国的周南照),其使命是“就教育在未来的岁月中应接受的种种挑战开展研究和思考工作,并以一份可作为最高层决策者和负责官员之革新和行动计划的报告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这份报告包含14位委员的共识和11名委员的个人观点,信息量很大,内容很丰富,对教育的各方面都作了宏观的思考和展望,是继1972年《学会生存》后又一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下出版的教育报告。
用一段话来概括这本书的内容:在从基层社区到世界性社会、从社会团结到民主参与、从经济增长到人的发展的前景下,应坚守教育的四个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坚持终身教育,建立在获取、更新和使用知识之基础上的教育社会,为此必须考虑并沟通教育的各个阶段,提高教师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让政治当局做出正确的教育选择,推动教育改革,并扩大地球村的国际合作。
本书认为,教育是一种“必要的乌托邦”,“如果我们想要摆脱由犬儒主义或听天由命思想所加剧的危险循环的话”。“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要求每个人都有自我负责和实现个人计划的能力。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这一长期而艰巨的目标的实现,将为寻求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公正的世界作出重大贡献。”笔者认为,教育是乌托邦意味着我们必须行动起来,而不能逃避现实。
本书强调,“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教育的主要目的都是使人作为社会的人得到充分的发展。”“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是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本书指出,“人口的迅速增长,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世界多数人的长期贫困,以及千百万人依然忍受的压迫、不公正的待遇和暴力行为,均要求开展大规模的矫正行动。”“教育无疑是这些解决办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教育让我们接受我们的精神和文化差异,能“帮助人们了解世界和他人,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并且,“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
本书还倡导大力增加教育投入,使发展中国家走出恶性循环。“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增加军费的趋势均遭到强烈的非议,因为增加军费就会减少更能为人造福的其他拨款。”“从人的发展角度出发,应考虑将一部分军事预算转移到教育事业上。事实上,教育的发展有助于与所有不安因素作斗争:失业、社会排斥、国与国发展不均等、种族冲突或宗教冲突。”“应该牢记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开支,还是一种会产生长期效益的经济和政治投资。”在这个意义上,教育无疑蕴藏着巨大的财富。
在如今的信息社会,新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书对此也有预见性地强调。重要的是,“向教师们宣传这些新技术给认识过程带来的深刻变化。对他们来说,所面对的已不再只是教学生学习的问题了,还要教学生寻找信息,使这些信息相互联系起来,并且以批判的精神对待这些信息。”在笔者看来,如果缺乏“批判的精神”,新媒体对很多人的心智来说无异于一种灾难。
关于新媒体的运用,我们应当记住委员之一的卡兰•辛格在个人发言《世界社会的教育》里的提醒,“今天,惊人的传播技术遍布全球,但是,其巨大潜力却很少被用来宣传普遍的价值及培养更加关心和同情他人的意识。相反,传媒充满了暴力和恐怖、残忍和杀戮、无节制的消费和不知廉耻的胡作非为,这种情况所产生的后果不仅是扭曲了青年人的思想,而且还使我们对人类的苦难和痛苦麻木不仁。”
周南照在个人发言中探讨了亚洲文化中促进和阻碍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因素,以及教育为促进全球伦理学而应培养的普遍价值。这篇文章很耐读,对我们中国的教育极富警示价值。
笔者认为,这本书最动人的地方在于从世界整体来看待教育,并怀着对人类共同进步的信念,表达出对全体人类命运的理解和关注,这大概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贯的使命。正因为有这样的组织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不至于完全被现实裹挟。当发现由于教育的落后,世界各地还存在着那么多的冲突,我们确实不应该充耳不闻置之不理。
记下这些言语时,笔者一遍遍地听Beyond的歌曲《光辉岁月》,想起曼德拉、史怀哲和罗素,想起从耶鲁大学毕业回国当村官的秦玥飞,想起他们为改善社会而做出的种种努力,想起那人那事就催人奋进。
是的,我们能做出改善,每个人都能,平庸不该是我们的追求。而且我们必须明白,无论大小,每一个改善都充满教育意义。
注:文中配图由笔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