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
我们初升高是考前报志愿,我当时填报的三项是振华校本部、振华自费、振华分校。
记得当时交志愿表的时候,我是最后一个递给老师的,遮遮掩掩地,生怕别人看见。
要知道,我们班的万年第一名都没敢报振华。她纠结了很长时间,还是跟师大附中高中部签了合同,只要第一志愿报师大附中,中考录取分数线就为她降十分。
年复一年,师大附中就是用这种方式劫走了一批具有考上振华的可能却又对自己缺乏自信的优等生。
初三的时候每次考试结束,我们班同学都会在她面前起哄说,她是振华苗子。我们自然没有恶意,可是中考前最后一次模考之后,她因为这个玩笑而大发脾气。
不少人因此而觉得她无理取闹、不识抬举、矫情……所有的词语像不散的烟云在女厕所的上空飘啊飘。我站在隔板边上听着她们说三道四,却不敢说出那句“其实我理解她”。
对,我的确理解她。我们不负责任地用几句轻飘飘的赞许将人家捧得高高的,但是万一摔下来,谁也不会去接住她。
后来跟我爸说起这件事,我爸非常马后炮地评价道,耿耿啊,你那时候就具备考上振华的心理条件了。你能从振华苗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很好。
No.4
三个志愿连着填振华的方法就是我爸爸坚持的。振华分校的分数线比校本部低了几十分,但也能分到优秀教学资源的一杯羹。我爸的目标是让我保住分校,力争自费。
说不定有可能进校本部。
我打断了他,爸,这种事情要是真的发生了,一定会付出什么代价的,比如,折寿。
后来,我竟然真的稀里糊涂地进了校本部。
振华的校本部啊!
阎王就这样强行地贷给了我高利贷,我似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人生的进度条“嗖”地一下就短了一大截。
本文选自《最好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