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好老师(1)

什么才是好老师呢?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

在《老师,你为什么不再进步了》一书中,读了孙孔懿《好老师的成长基因》一文,很受启发。

选择做教师这个行业,除了表达、组织等基本技能,还有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爱孩子,爱学校这份工作。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那只能带给自己痛苦。

一位就要退休的女老师感叹说:“我终于熬到头了,学校这份工作没有给我乐趣,我每天都盼着快点下课,快点放学,快点离开这孩子喧哗的声音,我不喜欢学校这样的环境。”你看,这个教师她在自己不喜欢的环境里,从事自己觉得一点乐趣都没有的工作,那这一辈子,该是多么的痛苦呀!她应该早早的选择另一项职业,这样或许会获取不一样的幸福的人生。

一位教育名家也对新老师提出了忠告:如果你的本性孤僻,不爱交际,沉默寡言,更多愿意独处或者与少数朋友交往;如果儿童的每一次淘气都引起你的苦恼和心悸;如果你热情不足,理智有余,对发生的一切都进行非常仔细的斟酌与计较,那么建议你不要选择教师这份职业。

是的,有的人是不适合做教师这行业的。比如刚才说退休的那位女教师。如果你过于计较自己的付出,没有那种“摆渡人”的助人成长的心态,那教育带给你的只能是痛苦。

但也有的同事说,我不太喜欢这教育,但入了教师这行,我不想改行了。那能不能做一个好老师呢?

答案当然是完全可以的,因为有很多教师都是这样的。在懵懂的时候选择了这份职业,但后来也成为了一个优秀的老师。因为在从事教育工作一段时间后,他渐渐爱上了这份职业,爱上孩子,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文学大家朱自清,他的某些天赋条件不怎么适合做教师,主要是不善于表达。他的学生著名作家魏金枝回忆:“先生讲课总是结结巴巴的讲,由于他乐为口吃那些预备了的话,便不免在喉咙里止住,于是他就更着急,每每弄得满头大汗……一到学生发问他就不免夸张起来一面红着脸,一面急巴巴的作答。倒弄得同学们再也不敢发问。”朱自清本人也觉得不适合做教师,打算辞职。学生却因为他的严肃认真而挽留了他。“他为人的态度、为学的精神、为学的功夫、教书的精神都是认真而严肃的,他的热忱仿佛深藏不露。朱先生思想很新,与同学们谈论总是平易而虚心的,他常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哲学上的问题,讨论人生的意义,提倡用白话写作,策励青年进步。很快就得到了学生的信仰。”

后来朱自清与学生的关系更亲密了,学生们称他为爱师,争着要他上课,朱自清也决心“把自己的生命会献给教育青年的工作。”此后在清华任教的20余年中,朱自清每次上课前仍然坚持做极为认真的准备。他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赢得了一届届学习的忠心爱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