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时代,我们总是会欣赏和羡慕那些不费力就能够很厉害的人。我们会给别人说自己班上那个游戏打得好,平时不怎么学但是成绩很好的学霸,那种羡慕和钦佩无以言表。我们偶尔也会提起那个每天在角落里学习,放弃了各种娱乐的同学,带着一些惋惜和同情。
这种心态慢慢潜移默化,会让人觉得努力做事看起来很傻,而轻松甚至不劳而获看起来很酷。大家赞赏天才,觉得这种人未来肯定大有作为。诚然某方面有天赋,会让一个人相比其他人走得更快,但是真正厉害的人,无一不是在付出巨大的努力。今天这个话题,是从Tayler Swift的博士毕业演讲中来的,她关于这个点的描述蛮打动我。在我高中时期,是个努力型的学霸,成绩也多次拿到过班级第一,以至于高二那年拿到了班里唯一一个三好学生标兵名额。然而那时候的我,并没有因此而自信,反而只能通过一次次考试成绩让自己稍微觉得自己至少不是一无是处。那时班上有些同学就属于那种平时没看到很用功,但是各种知识知道的多,脑子还灵活。我考第一要费好大劲,但是感觉他们只要想,就随时能成为第一。后来高三他们发力之后,我确实被超越了一些,当时整个人都emo了。大学期间我也一直保持着对那些头脑灵活的人的欣赏,这种思想对于我自身是有害的。它让我在图书馆学习的时候静不下心来,觉得自己放弃了外面的阳光明媚,花红柳绿,在这里吭呲吭呲学习。别人在外面各种玩,最后可能还是比我厉害。我的努力,反而让自己觉得很蠢,这种想法就让我努力的时候确实存在一种羞耻感。
直到后来遇到的人多了些,也见识到了朗朗、许嵩、曾国藩等一些自己喜欢的人物,都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他们都是非常努力的。慢慢我也意识到,努力是每个希望成长的人都必须做到的,想不劳而获或者凭借着一点天分就不全力去做,终究是会慢慢落后的。
因此,不要为努力而感到羞耻,它不是你比别人愚钝的证明,而是你踏实成长的最佳注解。也许有些人一时走得比较快,或者有人走得比你远,这都是正常的。每个人的情况和环境都不同,我们的比较对象永远应该是自己。只有付出十分的努力,才能让上天赐给自己的礼物发挥到最大的作用。希望大家都能够迈着坚定的步伐,可以不那么酷,甚至是结硬寨打呆仗,也要努力去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这才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要认可那个努力的自己,而不是那个投机取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