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代杰回程路上,他提醒我说,这里是市中心。看不出区别,除了有点堵。在我眼里都是一派萧条,昏暗,没多少生机的样子。阳光挺好的,车水马龙,只是萧条。
并不是带着疫情滤镜,而是实实在在的萧条。建筑的风霜感有点像《寻龙诀》,胡八一的蓬头垢面。有现代的高楼,拦不住整体低矮的气质。可能是我的参照系有点高,但是没办法,这可是天津,皇城根儿下,不应该是这样的北方感。
既然是市中心,我的直接想象是狗不理包子。“倒闭了”代杰说的轻飘飘,我却不能不惊呼,虽然倒闭也算合情合理。此后的5分钟,我们深度交流了一下各自对狗不理的吐槽。结果是,吐槽的点基本一致,情境略有不同,这个话题除了平和但素材丰富的吐槽,并没有并不新鲜,唯一的意外是,吐槽了半天发现,我们都没有去吃过。
这倒是有点意思。我没去很正常,都已经被骂成这样了,没有必要花天价去验证一下。代杰作为本地人也没去过,还跟我一个外地人骂的点完全一样,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不过,两个没去过的人接收到的信息完全一致,倒闭确实毫无争议。
文化遗产自己要作死,谁也拦不住。
要做大做强往高大上范儿靠的狗不理倒闭了,街头巷尾的煎饼果子耳朵眼儿炸糕依然有旺盛生命力。
得知我没吃,伊明可把我骂了一顿惨的。必须要吃,可好吃了。这次专程大众点评找据点,但还是失败了。我对本地美食有很高的接受度,不管国内国外1线2线18线,胡辣汤我都能喝出味道来,在煎饼果子这里吃了瘪。
我觉得是馊的。但我没好意思说,只是隔天又找了一家,第一次嘛,不喜欢一定是个人口味问题。第二次一模一样。那就不是馊的,品质很稳定。和代杰交流了一下,他作为一个在天津生活多年的邯郸人,竟然认同我。可把我给乐坏了。
但这不是我的风格。以我接受热干面、胡辣汤、芥末的经验,本着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信念感,我决定再试试。
这一次下了血本,红姐煎饼果子,芒果台的美食探秘和舌尖上的中国双重加持,我就不信了。
依然是菜市场小门面,路边夫妻店,这次我要了果蓖。事实证明,可能是找对了位置,可能是舌尖已被驯化,总之,这一次,奏效了,酥脆果蓖和绵软绿豆饼皮,微辣鲜香,这个周末跑步的早晨因为这个煎饼果子变的无比幸福。
毫无卖相,不忍细看,架不住是真好吃。
我对菜市场的热爱似乎是骨子里的,以前把去到一个城市一定要逛菜市场当做装B,累积经历。现在是真的热爱,享受。
在吆喝声中,在走不动的人流中,在升腾的热气中,在慢条斯理提着塑料袋踱方步的大爷大妈眼神中,我看到的是城市的温度,幸福,安宁,这种心安的感觉,不会被路边排长队做核酸所影响,也和手机里铺天盖地的坏消息无关,就是纯粹的生活的烟火气。让我忍不出想要深呼吸。
治愈浮躁,可以去ICU,也可以来菜市场。
炸糕是个意外。
糯米,大团豆沙馅儿,油炸,加起来就是热量炸弹+骨灰级不健康饮食。但是,在偶遇耳朵眼儿炸糕的时候,我还是妥协了。倒不是颜值高,也不是肚子饿,而是,我想要尝试。
对油炸食品的偏爱,是刻在基因里的宿命。而人生LIST需要打钩钩的使命感,也由不得特色在眼前还要装矜持。
事实证明,我是对的。尽管看起来相当没有食欲,一口下去满嘴都是油,但是真好吃。什么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一刻,我可以为食亡。
我有“一个百分之一理论”:
人生一百次谨小慎微,要有一次拍案而起;
人生一百次放浪形骸,要认真地爱一次;
人生一百次不越雷池一步,也要潇洒走一回!
一定要在人生的内存,给自己,给至爱的人,留一个百分之一空间,不随波逐流。——《弱传播》邹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