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发现之旅并不是找到新的风景,而是寻得新的眼睛。 —— 法国大作家普鲁斯特
# 用“概念”看世界
眼睛也是我们获取外界知识最直接的方式,打我们从娘胎生下来,自然而然就能够用眼睛看事物。
那时候我们并不认识眼前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只是习惯用概念来记住它们,它们叫什么名字,是做什么用的。
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用“概念”去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用自己的眼睛。
我们或许应该扪心自问,到现在我们是否还在用小孩的眼光在看这个世界,是否认真的观察过它们呢?
# 你会“观察”吗?
“观察”和“看”还不是一回事,“观察”意味着你要切换不同的视角去看同一件东西。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了解身边的事物,只是熟悉罢了,这东西在我们大脑里只不过是一种模糊的主观感觉。
若把熟悉等同于了解,我们便失去了真正了解一件东西的机会。
《纽约客》的封面设计师克里斯托弗·尼曼为了能够从物品的实际功能中解放出来。
他就经常利用日常事物做创意,方法是把熟悉的东西“陌生化”——“先随便挑选一个常见的物品,然后一直盯着它看,直到某个奇怪的角度让自己灵光一现,接着简单画上几笔,给它赋予新的含义。这是一种考验观察力的练习。
所以啊,观察力并不是一种天赋,而是需要你去不断的做练习,慢慢养成一种看事物的习惯——切换视角。
# 练习“观察”
对此,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方式开始学会观察,从4个不同的视角来观察一个日常物品。
1、材质。
不一定是有形的东西才有材质,无形的东西也会有其材质。任何东西都有其材质,哪怕空气也需要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几种材质来构成。
思考一件事物的材质,是了解它的起点。
2、造型。
我们可以先整体再局部,先抽象再具象。
先看它像哪一个几何体或者几何体的组合,把握主干信息,再往细处去看,梳理出一根根枝节,这种循序渐进、由粗到精的步调,在大多数领域是普遍适用的。
3、装饰。
一件产品的外观或者说装饰,体现了这件产品的“风格”或者说“气质”,它是恬静的还是聒噪的,是前卫的还是保守的,是严肃的还是戏谑的,你都能从其装饰上看出来。
4、工艺。
我们所见之物都是“结果”,而我们不应满足于结果,还要关心“过程”,也就是去推测,什么样的过程才会形成这样的结果。
这种视角上的转换,显然能让我们知道更多。
从商业的角度来讲,绝大多数制成品,都需要购买才能得到,所以得到“结果”是需要花钱的。但是,若我们知道了“过程”,那么我们便能经由这个“过程”自己来创造“结果”,然后再卖给别人。
换句话说,有关“过程”的知识才是真正能赚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