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么读书,这是最走心的建议。

文‖初晨子

读书浅谈 今日幸得闲时,甚喜!想约一二好友切磋交流近日读书心得,只可惜我辈读书风气衰竭,读书者甚少无人可约之,只好作罢,独自回家。想起前几日参加一个学习交流会,有感而发特写一片读书心得,不求能与众读书爱好者产生共鸣,只求能找到与我类同者,日后可常做交流。

其实我不晓得读书能有什么好的方法,别人问起我你怎么读书的,我回答就是广泛的读,喜欢就去读。今天写这篇文章我却不得不认真的去思考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其实读书方法是我不喜欢谈论的话题,我觉得这不是根本的问题,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提高人的读书意识,而若问这类问题者皆是叶公好龙之辈,倘若热爱读书自然会有方法在其中不必找人询问。

读书本就是为了获得知识的一种简洁的途径,我这里说是简洁不是简单,这点上一定要搞清楚。大道至简,前人把对世界的认知和自己的认识总结成经验汇聚在书册之中,而我们只需仔细阅记,用心感悟便可以获得前人智慧,岂不是简洁。

读书可以有目的也可以无目的读,重要的是要对知识抱着一颗怀念的心比较容易获得某些启示,因为知识本就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今之我辈花上十六年时间上学,却常听人说读书读出了一帮书呆子,真实悲哀!因为我们为了考试结果只注重背记,而少有引导学生去思考。

我简举一列可证实以上说法。矛和盾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不过了,一个人同时夸自己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注意了,教育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告诫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当然了这本没有错,可是我们应该去注意的是不应该这么早就去下定论,把结果告诉别人。我们应该引发一场思辨,说不一定有人因为读了这个故事就把坦克发明出来了,矛和盾为什么就不能合二为一呢?

我们再去看另一个问题,《论语》开篇就提到学习,这是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暂不做讨论,后面的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总是去看字面本身的意思,很少思考为什么这两句话要放在一起。我们再往后看《论语.学而》这篇当中提到“如琢如磨,如切如磋。”我们可以通过这句话思考前两句,可以不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呢?没有人的时候我自己学习琢磨,学到知识内心充实心情自然愉快。有朋友来了相互切磋学习,交流知识岂不妙哉!再看最后一句“人不知儿不愠,不亦君子乎。”就算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是一个君子的行为吗?这句话最后一个字是“乎”是自己问自己的一个问号?这样的问题是值得思考的。既然学习就不可读死书,能把知识学精通必然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若读死书没有自己的思想又有何用。毛主席都说了“精通的目的在于运用”学而不用,学它为何?

无论是中国的经典还是外国的名著,最主要还是为了人们修心开智,然后身体力行。这里举一个宋代苏东坡的故事解解闷,东坡先生有一天灵感来了,写了一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他自感得意,认为这首颇具修持功夫的创作,如果让佛印禅师看到了一定会大加赞叹。单这首诗而言东坡先生佛学修为确实颇深,文化功底深厚。不过不在这里讨论了。东坡先生让书童随即乘船过江送至佛印禅师那里,哪知禅师看后不加评论,提笔在尾页写了放屁二字,让书童送回。东坡先生看到回信急忙打开,不料并未看到禅师的赞叹,却是放屁两个大字,东坡先生哪受得了这个,随即备船过江找禅师理论。急到寺中,却见禅堂紧闭,门上贴一张纸条,写的是:“八分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苏东坡到此才恍然大悟,惭愧不已!东坡先生尚且如此,我们常人又是如何很是值得思考。

我相信读书不是为了咬文嚼字,应该是学到知识顿悟智慧,以便于更好的干事业。也更应该是提升修养探索灵魂得一个过程。学为己用,知而行之。这才是学习的目的。前面提到的是如何读书,接下来我们探讨读什么样的书。在这里我们看看外国的作品,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这本书,一千个人读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便是好书,因为读这样的书你能读出你自己的哈姆莱特。这样的书能引领我们进入自己的心灵,是人与书,自己和自己的一种交流。

读一流的书,做一流的人。我常和朋友说读杂书万卷,不如读经典一册,这便是其中的道理。我们读书读得比较杂,没有自己读书的方向,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就好比练武的,今天学这家的太极,明天学那家跆拳道,后天又学这家的空手道,看似集多家之学与一身,实际不如人家精修一门武学。当然我们不是说不可以多学,而是要学精一家之后再去学另一家,才能有成就。

再以国学而论,那些经典名籍是我们不能放弃应该认真读的书籍。所谓经典就是经历了时间和空间的验证而流传下来的典籍,那是适用于任何时代的智慧之集。再说史集,人不读历史不知过去,难知未来。不读读历史就不能站在高处俯瞰世界,更没有大的荣辱观。一个国家的衰弱必然是从忘记过去开始的,历史便是一面镜子,不照镜子怎知现在的样子呢?对与哲学方面的书那更应该认真去研读,思想力是万力之源,哲学告诉我们的不是结果而是引发我们无限的思考。

我想希腊神话很多人都是熟悉的,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把火种带到了人间,人们有了火种以后才开始进化。可是在神域中普罗米修斯是触犯了规矩的神,触犯规矩就要受到处罚,所以宙斯就命人把普罗米修斯用铁链锁在悬崖上,让鹰每天都去啄食他的五脏六腑,因为是神所以不会死去,但每天都要承受这巨大的痛苦。这个英雄是悲剧的,我相信我们的文化不支持我们去做一个这样特例独行的人,我们的父母老师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破坏规矩,在各种教条中长大的孩子,从出生几乎就在走父母制定的路,我想这也是一种悲哀!我想教育的目的是引导而不是指定方向。我们这代人是否可以向普罗米修斯一样打破原有的规矩重新制定规则呢?我们是否可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而不是所有人挤在人才市场考公务员,我相信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这代人去思考。

接下来我要讨论的一个问题是我们上学时代的一个禁忌,那就是情欲。我相信说到这个问题每人个脑海中就会回想起老师和父母的那句“不许谈恋爱”可是这样的语言并不能阻止我们去追求那个喜欢的姑娘,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地下党”当然了说这个话题我并没有提倡孩子们去谈恋爱,可是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情欲是大人和孩子都难以控制的,因为它是人性本来就有的。我要说这个话题是希望孩子和家长,以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读读红楼梦这样书。这本书可以伴随孩子度过童年,可以伴随每个人度过痛苦。我很喜欢佛家的度字,痛苦是没有办法消除的,人都有七情六欲,有这些欲望自然就有痛苦,我们无法斩断,那就要想办法度过。佛是觉悟了的人,他即是人自然懂得人的各种欲望,因此觉悟之后发大愿度人们脱离苦海。弘一法师临终前写了“悲欣交集”四个字,单从字面意思来看我想法师欣慰的是自己觉悟了脱离了苦海,悲鸣的是世人还没有脱离苦海,还被各种欲望侵扰而活在烦恼和痛苦中。

我相信一个有觉悟心得人一定是度自己度别人。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烦恼,我想我们应该读读那些能使我们度过烦恼的书籍。多去感悟生命的本源,多去思考人生的哲学!我们生来不容易活者也不容易,在各种不容易中,多去思考自己生命从在的价值!倘若人有来世今生,我们是否可以用此生的时间把自己的灵魂修炼的比来的时候更纯净点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