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西南侧,有一座偃师博物馆,紧邻偃师商城遗址。1987年4月,这里建成开放,主体建筑为一座“四阿重屋”式仿古宫殿群。殿堂居中,廊庑相连,青砖灰瓦,古朴典雅——
2010年2月18日下午,我第一次来到偃师博物馆。当时,这里名为偃师商城博物馆;2023年5月1日下午,我再次来到这里,博物馆变化不大。在大门内侧的主殿内,还是曾经的夏商王都文明展,展出的文物和展览的内容基本没变。
1.二里头夏都遗址
公元前2070年,以嵩山和洛河为中心,大禹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从此以后,结束原始社会,中国历史正式进入文明时代。
1959年,在河南省西部,新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开始寻找“夏墟”所在地。当时,在偃师县二里头村内,发现夏文化时期遗址,被称为“二里头遗址”。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这里跟“太康居斟鄩”的地望和方位相吻合,被初步认定为“夏代王都”。
在二里头遗址范围内,曾经出土大量玉器,包括玉璋、玉刀、玉琮、玉钺等。古代,玉器是王权的象征,乃天子祭天的重器,充分证明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的国家权力中心。
1975年,在二里头遗址四角楼旁边,出土了一件夏代七孔玉刀,长65厘米,厚0.4厘米。玉刀通体扁平,玉料呈墨绿色,局部有黄色沁,整体呈肩窄刃宽的梯形,两侧排列着对称的凸齿,中间有等距离排成的七个圆孔,以及交叉的直线纹和几何纹。
在二里头遗址范围内,有沿用时间很长的青铜器铸造作坊,位于宫城遗址东南约300米处,曾经发现大量红烧土、铜渣、铜块、坩埚、陶范、陶芯、木炭等制作青铜器的原料和工具。由此可见,这里已经进入青铜时代,成为居于其他地区之上的王国。
二里头遗址出土许多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包括牌饰、鼎、爵、斝、铃、刀、戈、镞等礼器和兵器。其中,青铜网格纹鼎和青铜爵分别被誉为“华夏第一鼎”和“华夏第一爵”。
2.尸乡沟商城遗址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后,建立商王朝,成为中国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在夏朝的基础上,商王朝不断发展,结束了数万年来全国各地氏族林立的分散局面。
1983年,在偃师县西侧的尸乡沟,发现一座商代城市遗址,被称为“偃师商城遗址”。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载:“偃师,尸乡,殷汤所都。”由此判断,这里可能是商汤建立的都城所在地。在推翻夏朝统治之后,商汤在夏都斟鄩附近另建新都,称为“西亳”。
这座商城遗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700余米,东西宽约740米至1200米,包括大城、小城、宫城。在城址范围内,发现城门、道路、宫殿、居址、池苑、水系等遗迹,出土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等遗物。
在商城的范围内,有一座较小的城,南北长1100米,东西宽740米,总面积约81万平方米。在北面和东面的城垣上,均修建有城墙马面,形成军事防御体系。经过考古专家研究,这座小城的建造时间正处于“商汤灭夏”之际,被考古界确定为夏商分界的界标,中国历史上出现第一次改朝换代。
目前,在偃师商城遗址内,没有发现大型墓葬,也没有发现太多青铜器,仅有1件青铜尊、2件青铜斝、5件青铜器等较大的青铜容器。除此之外,只发现一些铜铃铛、铜戈、铜镞、铜刀、铜簪、铜凿等较小的青铜兵器和日常用品。
这里发现的青铜容器基本都是酒器,反映了商朝早期酿酒技术的发达和饮酒之风的盛行。其中,以精美的铜斝最具代表性,跟铜爵配套使用,专门向爵内注酒,也可以做温酒器。
这里还发现许多卜骨。保留骨臼,削去骨脊,凿空以后,骨骼表面出现纵横交错的纹路,被称为“卜兆”。当时,商人非常迷信,每逢重大事情,反复进行占卜,留下大量的卜骨。
二里头夏都遗址和尸乡沟商城遗址的考古发现极大推进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成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里程碑。两座都城遗址相互比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为探讨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文明的起源、都市的兴起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