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奉行着自己的阅读之规,总觉得要将一部作品读得通透,先要熟识故事的时代背景,让我们拉开清明上河图的画卷,乘坐历史扁舟,随作者一起重回北宋末年:《清明上河图》出自北宋徽宗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之手,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风貌。因宋太宗执政期间提出鼓励文人谏言的政治措施,才有了这幅寓意深远的巨作。表面上描绘了一派繁荣景象实则意在警醒宋徽宗盛世下的危机。本书是《清明上河图密码》历史悬疑系列丛书的第一部,主要以士、农、工、商、兵五行中的“士部”为背景,作者笔下人物的命运无不受到科举制度改革、太学三舍法、新旧法之争的影响。
看过历史,再谈故事。全书由八字案、香袋案、范楼案、变身案、梅船案五个篇章组成,故事的精彩之处不仅仅在于各大案件的扑朔迷离、环环相扣、欲解而未解之谜,更在于作者对社会背景细致入微的描写带来的一种“代入式”的阅读体验,仿佛自己早已置身于汴梁街头,穿梭在北宋的普通百姓之中,在虹桥两岸闲庭信步。同时,又不乏对市井生活背后的人性揭秘、生命之理的解读。
01 参悟篇
①万事万物皆有其理。
代表人物:<木篇:八字案>中的疤面诉师赵不尤。程颐、程颢二先生所言:“天下之事,无非理与欲。做这事的人,必定出于某种欲,也必定依循某种理。”赵不尤道:所谓'神迹',是不明其理,一旦明白其中道理,异象怪谈便不足为怪,不攻自破。”赵墨、赵不弃也始终信服大哥所说,以此之道办案。不难看出,作者想借人物之口,教会我们推理之法。所有看上去的幻化离奇不过都是未被戳穿的障眼法,凭空消失、仙人下凡、隔墙取物、活人互换等鬼怪巫术皆有破绽,只要找到作案的理由,案情迷局便迎刃而解。
② 意识形态若不同,友情终难长久存。
代表人物:<木篇:八字案>中的东水八子。“东水八子”文人雅士原本志同道合、情同手足,却因对新旧之法的政见不同而反目成仇。魁子宋齐愈推崇新法,以夫子简庄为首的其余七子皆偏倚旧法,恐宋齐愈得势后复施新法,不惜背叛道义合力设局阻挠宋齐愈参加殿试。更令人痛惜的是自幼一同长大、感情颇深的挚友墩子郑墩、策子章美也参与其中。好在宋齐愈为人一向豁达,失了友情,未受其局所困。
③ 无欲则刚。
代表人物:<土篇:梅船案>中的烂柯寺主持乌鹭。人人皆知乌主持痴迷棋艺,朱阁以“梅花天衍局”一招棋将其收买,毁了一世清誉。孔子曾对弟子说“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人的欲望太盛,便难有坚定刚强之德,难以刚正不阿、正道直行。人性本如此,谁都不能免俗。得道高僧乌鹭在这场人性局中,输得惨烈。
④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代表佳肴:<金篇:范楼案>中的万紫千红相思鱼。北宋政府鼓励全民畅饮,无论是文人还是武人,都爱吃酒。作者对北宋美食美酒的风俗也颇有研究,书中描写的酒肆无数,茶食店、吃食小摊的美食比比皆是。同时,想必作者深知乡土故里的小巷羹肴是永远也抹不掉的温情,最能还原历史风貌映射普通百姓生活。我们贪恋的,不仅仅是家乡的风物,还有那种人情味十足的烟火气,就像池了了亲自为董谦烹制的那道万紫千红相思鱼。应了那句:生而为人,琴棋书画诗酒茶,非要不可;但柴米油盐酱醋茶绝不可不要。
02 补充篇:为了防止遗忘细节,特地做了人物事件简图,便于后续系列丛书的阅读。
03 疑问篇:
1.梅船上真正的紫衣客到底是谁?梅船案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有何居心?
2.无头尸身的身份何时能确认?
3.为什么去过应天府的人耳垂都会被穿洞?
作者在对历史细节的把控、对故事情节和结构的布局、对北宋人物的一言一行的细节描写可以称之为精准到位,此外选取了北宋大家们的关联佳句作为每一章正文前的题记,而且在赵瓣探案的所有章节选取的都是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可见用心。再则,以多线索同时展开最后在梅船案汇聚的独特写作手法别具匠心。意犹未尽的清明上河图密码,留给我们太多的悬念,期待第二部能带给我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