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读了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感触颇深。一个孩子该有多幸运才会遇上像小林宗作校长这样的长者?他尊重孩子,并且给予他们毕生的热情和爱。在他的世界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美丽的存在。
文中的小主人公小豆豆由于好动顽皮,被原来的学校开除了。她妈妈为了维护她幼小的心灵,隐瞒了真相,并将她送到新学校巴学院。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校长就微微笑着听小豆豆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而且,他会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巴学园”还有着与众不同的午餐,每到午餐开始的时候,校长就会问:“大家都带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来了吗?”(山的味道就是指蔬菜和肉类注意,肉虽然不一定是山上产的,但若是按大大分类,牛猪鸡都是在陆地上长大的。海的味道指鱼类,及用鱼,贝类,紫菜制作的菜肴。)“巴学园”还有着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每一天的第一节课,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课和每一节课的学习重点都写在黑板上,于是小朋友就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慢慢地老师就会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而且上午把所有任务完成后,下午可以去散步。学校还会经常举行一些活动,如“野炊”“游泳”“试胆量”……
文中小林老师敢于让学生试错,不会直接告诉学生他的行为是对的还是错的,更不会对学生的行动多加干涉,他只会告诉学生如果要做的话应该怎么去做。当小豆豆(主人公)不甚将帽子掉入学校的厕所,为了找回自己的帽子,她去掏了学校的粪池,但校长看见了只说:“最后要把掏出来的粪都放回去哟。”豆豆高兴校长没有责备自己,干得更起劲,最后也乖乖将粪归原处。未能找到帽子的结果让豆豆以后再也没有把东西掉进厕所。他还善于给予学生肯定,其实对孩子来说,鼓励的作用远比惩罚大,小林老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从不吝啬对孩子们的鼓励和肯定。“豆豆真的是个好孩子。”这是豆豆经常从校长哪里听到的话。第一次听到时,豆豆惊喜万分,甚至有些难以置信被人这样夸奖。后来这句鼓励的话让她也渐渐自我肯定并相信自己是个好孩子,最后这句话成了她的行动指南,即认为自己是个好孩子,应该做一个好孩子做的事情。但豆豆究竟是个怎样的孩子呢?用我们今天的标准来看她可能不是一个好孩子。她喜欢在铁丝下面爬来爬去,每天都把衣服刮破,为了不挨骂,还向妈妈撒谎;好奇到不顾一切跳进了粪坑和建筑用的泥浆里。但她看见别人说自己的学校是破学校的时候,也曾大打出手;不以异样的眼光看待残疾的同学,真诚的对待他们;被家里的小狗咬伤时,怕狗狗被送走,拼命告诉妈妈自己不疼,不要送走小狗。对小林老师来说,她身上的闪光点大于她犯的错误,所以他认为豆豆真的是一个好孩子。而这句话也对豆豆今后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仅如此,他还能够兼顾弱势同学,为了照顾家里条件不好的同学,让游泳课时,他让孩子们全都光着身子游泳来告诉孩子们大家都是一样的。为了照顾身患残疾的高桥同学,将运动会的所有比赛项目为他而精心设计,让高桥同学连续几年都成为运动会的冠军,同学们便从心里开始尊敬这位同学。对于残疾的孩子来说,他们摆脱了自卑感,对于其他的孩子来说,他们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再者,他还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他专门请来学校旁边的农民伯伯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自然”课,并真正将孩子们带到田间地头去观察和实践。农民伯伯手把手的教大家种地,从除草挖地到最后的播种,孩子们不仅学到了怎么种粮食,还学会了关于其他动植物的知识。孩子们亲手播种、浇水、施肥,期待着自己的种子长大。这样的过程恐怕比教室里10节自然课来的有效和有趣。这不仅让同学们知道了种田是怎么一回事,了解从种子到成为食物的这一过程更有利于让他们学会珍惜粮食。
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尊重孩子的天真,豆豆有一次在车站见到一个买“健康树皮”的人,那人说每天早上起来吃一点树皮,如果不觉得苦的话就表示是健康的,豆豆很受其吸引,很想买但是没钱。到了学校,她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同学,想借钱去买树皮,但同学们都没有。美代(校长的女儿)说可以向自己的爸爸借钱。豆豆向校长说明来意后,校长给了豆豆钱,并说:“记得把你的树皮给我尝一口哦。”校长何尝不知道这只是小贩的骗局,但考虑到豆豆是想买树皮来为家人和同学测试健康与否,这份纯真和善良让他不忍揭穿。
诚如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所言:“小林先生在他的教学园地实现了对童年秘密的尊重,非常了不起。”只有懂得尊重孩子们的世界,才能更好地走入他们的内心深处,因材施教地发展他们的个性,使他们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