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社会,它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情社会”。
关于“人情”这一说,其实就是血缘关系的延伸。你和父母这一族之间的关系,你和亲家这一族的关系,包括你和邻居的关系,都可以算是人情关系。
而人情关系的淡与浓,其实是要分“地域”的。
在以往,我们经常会说,农村的人情关系会比城市的人情关系要浓。在城市中,一般是没有人情味可言的,有的只是人情的淡漠。
可到了今天,我们会发现,农村的人情关系仿佛变质了,甚至还不如城市了。而且,农村中人与人的关系仿佛愈发变得“冰冷”起来了。
这样的突变,就连城市人,也会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以前农村人情关系较为浓厚时,邻里之间会相互帮助,同宗族间的亲戚也有过多的来往。
可如今的现况是什么呢?就是邻里之间根本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就连有一定血缘的亲戚,人们也慢慢变得“仇怨”起来。
对于这种情况,曾有某位教授说过这么一句话:“人情社会的改变,是经济社会变化的必然结果。”
也许,农村人情味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可是,不外乎是这几点。
生活水平提高,人与人之间相互比较
古人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当人们家中有粮食之后,他们就会变得有礼有节起来。当人们衣食无忧之后,他们便会重视荣誉和耻辱。
这样的改变,都是源于“物质生活”的发展。
而重视荣誉和耻辱,这虽然说是一件好事,可在其背后,却会引发人的一种心理,那就是容易“比较”的心理。
在城市里面,也许人与人之间生活变化不太大。而在农村里面,物质社会发展快了,他们的生活也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因为变化大,所以人们才会相互攀比。不是今天与别人比较看谁有钱,就是明天与他人比较看谁房子够大。
当人与人之间陷入了比较之后,那么,就根本很难再有人情的往来。
人口流出过多,交流太少
农村虽然发展起来了,可愿意留在农村的人少了,而流到大城市的人变多了。
一旦人口流出过多,那么年轻一辈之间的关系就会愈发变淡,他们也不会有过多的往来。往来少,交流少,就会产生无人情味的情况。
一般来说,从农村流到城市的年轻人们,他们一般都会在过年的时候才回到家乡。
虽然在春节期间可以和亲朋好友相互走动,可这样的走动,只不过是走过场罢了,毫无真情实感在里头。
可以说,那些成了家,立了业的人都会感觉到,如果不是春节习俗的限制,他们也许就很少会跟亲戚邻居有所往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就得接触得多才能够滋养出人情味,从而让人情味能够变得更浓。
可是,一旦没有接触,又怎么可能会有人情关系呢?就算有,也不过是熟悉的陌生人关系罢了,根本毫无人情味可言。
科技逐渐发展,邻里走动变少
在以往的社会里面,我们发红包,特别喜欢面对面去发。在他们看来,发红包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情味,也能体现这个人的真情实意。
可是,在如今的生活中,我们发红包,早就不需要面对面去发了。现在大多人,他们都喜欢发“微信红包”。
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你的亲戚因为某些事儿不能上门探亲,便直接在微信发红包表示自己的心意。
或者说,你远在城市,而别人却在农村,双方相隔千里,不可能为了探亲而跋山涉水回家。所以,我们发微信红包也成了常态。
而微信红包,这只是社交网络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通过手机,可以视频通话,可以语音聊天,根本就不需要面对面地现实交谈。
而不能面对面交谈,这就是人情淡漠的一个重要原因。
曾有人说过,屏幕阻碍的,有可能是人情,更有可能是亲情。
所以说,农村人情味变淡,很有可能就是受到“社交网络”发展的影响。
金钱往来,代替了情感往来
以前的社会,我们可以完全称之为“人情社会”。而当下这个社会,它就不能称之为人情社会了,而是“人情”与“金钱”所组合的物质化社会。
在物质化社会当中,有这么一个特点,那就是人与人之间,本质上是以金钱为主,而不是以感情为主。
如果你是农村人,你会发现,亲戚和你之间,已经不叙旧了,也不会再说什么感情类的话题了。更多地,他们是想找你借钱。
不仅如此,倘若你在城市混得不错,你农村的亲朋好友他们都会来找你帮助,抱你大腿,希望你来提携他们。
这样的关系,算是正常的亲缘关系吗?
如果你帮,会损害你的利益。所以,你很少帮。而如果你不帮,你的亲朋好友又会说你没良心。
那么,这样变质的人情关系,还能处得好吗?
农村人情味变淡的原因,那是多种多样的。可有一点,我们能肯定,就是金钱物质的影响,超过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影响。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