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
意思是:
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
《你好,李焕英》由同名小品改编,讲述了女演员贾玲经历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后,穿越时空回到20年前,触摸年轻的父母和他们梦想的故事。同名小品《你好,李焕英》是2016年创作的。5年后同名电影《你好,李焕英》在2021年大年初一上映。截止2月21日票房超40亿。豆瓣评分8.1分。
出于好奇,为什么这部电影还上了央视新闻?今天终于一睹为快。
真诚、感人似乎不能概括观看这部电影的感受。我出来电影院后泪水潸然。
郑渊洁说过:“孩子的成长,成也母亲,败也母亲。”
是的,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母亲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喜好,行为和习惯的养成都源自对母亲的学习与模仿,孩子的人品,人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
01永不言弃
电影中,母亲要参加排球比赛,但是很多队友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参加。玉梅阿姨去召集没用,妈妈去召集也没办法。贾玲为了让好事发生在妈妈身上,想方设法帮队友们解决问题。最后各位队友终于集合在训练场上加班训练。
但在比赛前一天晚上玉梅阿姨手指骨折无法参加比赛,队友少一个人,众人决定由贾玲顶上。贾玲没有受到专业训练,对方专攻贾玲这个弱项,贾玲所在的队伍连连失分。但母亲没有放弃,笑着鼓励贾玲“输了当玩”。贾玲不想让母亲失望,奋力去接球,追回了几分。
这个时候有一位队友退出而其他队友想放弃,母亲想尽办法说服队友继续打下去。
现实生活中,贾玲为了梦想,在人生低谷都是没想过放弃。
2000年贾玲想考北京电影学院,第一年没考到,就在北京一家餐厅找到了一份服务员工作。终于在第二年同时被2个专业录取。
贾玲毕业后没资源和人脉,生活过得穷困潦倒,住在偏远的地方,有时候连400元的房租都付不起。甚至搬到了地下室生活。为了生存,演出酬劳7元的演出都接。
初恋男友不同意她继续当喜剧演员,但是贾玲想再坚持。在贾玲人生低谷时,男友提出分手。
姐姐知道贾玲在北京生活不容易,提出让贾玲回家工作,并且为她找到了一份高速公路,月薪3000元的工作。但是贾玲为了梦想,又想让姐姐放心,于是向师父冯巩说明情况,师父看到贾玲在喜剧的天分,向姐姐保证把贾玲带出来。
也许有了这份坚持,不放弃,贾玲自编自导自演《你好,李焕英》获得成功。
《叫我第一名》也与《你好,李焕英》一样,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主人公布拉德母亲与父亲离婚,妈妈毫无怨言地带着两兄弟。当医生说一直确认是由于父母的离婚而导致孩子出现怪异的行为。但是妈妈不断查找很多医学书,在夜以继日研究中,终于找到了孩子的病症的名称---妥瑞氏症。妈妈改变了孩子的认知。
在听到医生说这个病无药可治的时候,妈妈仍然在为孩子寻找正常生活的方法。12岁的布拉德看到别的妥瑞氏症患者如何绝望的生活,他仍然能保持坚强乐观,甚至妈妈在受到挫时,布拉德还反过来安慰妈妈:“我是绝对不会放弃的。”
02质朴勤俭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电影里:那天下着雪,妈妈送贾玲到车站,贾玲让妈妈坐车回家,妈妈说走路回家就好了。贾玲不放心,一直要求妈妈坐车回家,妈妈拗不过贾玲,买了车票上了车。看到妈妈坐到车上,贾玲放心去上学了。妈妈省下更多的钱留给贾玲读书,等贾玲的车离开后,就把票退了,走路为家。
贾玲与燕子在电影里成为闺蜜,一起用黄瓜敷面膜,敷面膜完的青瓜,贾玲想不要了,但妈妈却用黄瓜做了菜。
孩子的贾玲经常把裤子弄破,而妈妈不舍得丢,学会了补裤的技能。
妈妈为贾玲做了一个榜样:生活节俭,不浪费。
现实生活里,贾玲上大学后,认真学习,省吃俭用。毕业后贾玲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生活也非常节俭,住400元的出租房。
很多成功人士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很节俭的:
台塑集团王永庆个人资产有430亿,但他一条毛巾用了27年;
华人首富李嘉诚财富有1580亿人民币,西装穿了18年;
娃哈哈宗庆后,一年消费不超过5万元;
新希望集团刘永好理发5元1次;
拥有10亿美元的世界船王包玉刚,一张白纸用五次。
03积极乐观
影片第一句:人家都是小棉袄,我可能是我妈妈的貂。
在电影里:这个“貂”实在太普通了,没给母亲长过脸:
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拉裤子,妈妈从来不抱怨;
小时候经常把裤子弄破,为此妈妈学会补裤子技能:在破裤子里缝成可爱小动物;
读书时候,学习成绩一般,母亲经常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训话。
为了给母亲长脸,贾玲竟然找人出了一份虚假的录取通知书。
事情败露之后,母亲没有暴跳如雷,只是静静背着贾玲推着单车在前面走,当贾玲说一句“我知错了,我以后会有出息的“。母亲才扭过头来“这是必须的”。
坐在母亲自行车后座上搂着母亲的腰,靠在母亲的背上,母女俩畅想着未来。
在现实生活中,母亲李焕英的性格影响了贾玲。
贾玲出生湖北,父母均为普通工人,贾玲还有一个姐姐。
小时候的贾玲爬树、掏鸟窝等的事情没少干过。没让父母和姐姐少操心。
2000年贾玲想考北京电影学院,第一年没考到,就在北京一家餐厅找到了一份服务员的工作。
第二年,贾玲被中央戏剧学院戏剧表演班和喜剧表演班同时录取。
招办生的老师给贾玲家打电话,当时只有妈妈在,老师问她选哪个专业,结果由于妈妈口音太重,结果打电话的人听说了喜剧。
而姐姐在同一年也考到了中国传媒大学,由于学费问题,姐姐把自己录取通知书撕掉,全力支持妹妹读书。
贾玲妈妈曾经说过:让别人快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喜剧之路也是妈妈帮贾玲选的。每当想到这是妈妈帮她选的路,贾玲为了妈妈咬牙坚持了下来。
每个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
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电影《叫我第一名》主人翁布拉德毕业后去找工作,他希望找老师的职位。
尽管他的教学理念很打动人,他的表现也很出色,但是他连续面试了25家学校,都是因为妥瑞氏症,学校负责人拒绝了他。一向乐观坚持的人还是忍不住哭了。
妈妈却在这个时候坚持不懈地鼓励他:他不知道你有多优秀,不录取你是他们的损失。
母亲往往是一个家庭的灵魂,她的人生态度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你说呢?
我是“粤读时空”,关注我,一起读书,一起用知识提升自己,为遇见未来更好的自己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