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唐代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
在父母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是人丁兴旺。说起谁家兄弟七八个,谁家姐妹五六个,那都是极其寻常的事情。我时常好奇,那么多子女,父母的爱怎么平分的呢?或者说,在父母眼里,对这些个子女的爱到底怎样去排序,每一个都会平等疼爱么?一个人的经历有限,怎么可能把心掰成那么多块儿,然后就是前两天和母亲的一次聊天中,她给我讲了两条棉裤的故事,然后触发了我的一系列思考。
我小时候时常埋怨母亲,打小偏心二哥,即便是现在也一样,我和大哥对她千般万般好都不及二哥对她的一句漂亮话儿,即便她深知,二哥在哄她开心呢,老太太也听得跟吃了蜜似的...但总体而言,母亲还是开明的。
她总对我说,从小七八岁就把二哥送去山东习武,当妈的自己总觉得亏欠他,我和大哥都在身边长大,看得见,摸得着,冷了、热了、饿了、病了都可以有妈疼
但二哥不一样,他在远方,那时的通讯也不像现如今这般发达,他冷了、饿了、饿了、病了只能自己扛,所以,母亲自然就向着他些……
这段话,母亲给我讲了近二十年。
如今我也成了一个母亲,虽然没有那么多孩子,只有一小女,但也能够略微地浅浅地理解母亲,理解她对二哥的这份情感。
当然,我也不太理解……
因为......娇子多败儿,我二哥的确也是我们兄妹三个中间最不怎么上进的。
孤犊触乳,骄子骂母。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仇览传》
后来,母亲给我讲了有关两条棉裤的往事,原来一代人接着一代人,一直都存在这个问题,这是藏在中国传统家庭骨子里的问题,让我不得不反思:父母对弱者子女的这份愧疚与宠爱,究竟给子女们带来了什么,这让我更加坚信“娇子多败儿”这句话。
第一条棉裤
那会儿姥姥还在世,母亲是个大孝女,隔三差五地去跑去给我姥送东西,有时是几个大苹果,我姥牙口不好,爱吃那种面面的不费牙齿的大苹果。
母亲每周都要去个两三次,有时拎着一件袄,有时拎着一条秋裤……诸如此类。
不得不说,母亲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慈善的人,真善美是印刻在她心里的,她的一辈子在病床前勤勤恳恳了四十多年,先后送走了我奶,我姥,我姥爷,还有……我爸,即便是极其难处的我奶,也就是她的婆婆,我亲眼看见她们俩互掐互撕的程度了,母亲最后也是任劳任怨地在床边端屎倒尿,毫无怨言,我至今都记得,我奶最后走时的那眼神儿,写满了说不出的愧疚。正是母亲的这份大爱,深深地影响着我,我想,我这辈子,一定要对我妈好,为我们兄妹这三个活着的,还有那几位走掉的,她熬了太多苦累。
这个世界有一种付出是,你明知道可以应付,你也明知道可以找别人一起担负,但你依然选择做自己,怀揣着一颗良心,勤勤恳恳地奉献自己,不为别的,就为了一颗没有名字,没有形状,没有人知道的,藏在自己肚子里的——良心!
最近我大姨瘫了,母亲每个星期去一次,给她洗洗满是尿骚味的床单,给她剪剪指甲洗洗头洗洗脚,我跟着去过几次,味道实在是太难闻了,我顶不住,但母亲还是经常去,大姨有两个儿子,也有儿媳的,二哥吵母亲,母亲说:你以后不会动了,你大哥和你小妹(就是我)怎么对你?
有时候我就可心疼,也不知道和谁说,只能尽可能的带她出去走走吧,送点好吃的,送点漂亮的衣服,不能给钱,给了就是存起来给二哥的!
说回母亲的棉裤,事情是这样,。
有次我和她去集市,买了一条厚实的棉裤,给我姥的。隔了几天,这条棉裤就穿在了二姨身上,母亲一问:
“姐,你咋也买了这棉裤?”
“咱妈给的,可暖和了!”二姨一边说着笑着,一边还给母亲展示这棉裤有多好,多厚实,里儿还是绒布面料的,穿上又轻又暖和,脏了还可以用洗衣机直接搅。
我妈听着,心里不知道啥味儿,反正脸不好看,丢下一句:
“我买的!我会不知道?”
转头就走了……
后来,过了一个礼拜,母亲又去给我姥送苹果,还带了软糯糯的米糕和蜜三刀,我姥牙口不好,喜欢软糯糯的甜口零嘴儿,我姥对母亲说了些什么,原话我不记得了,大概意思就是说我二姨她命不好,看她过得可怜巴巴,就把棉裤送给了她。
二姨小时候打疫苗,不知道是哪一针,总感觉那个时候GJ的疫苗.......可能有些批次.......是有点小问题的,也没什么档案记录,但听母亲说过好多次了,有一部分人打了疫苗得了小儿麻痹
当然,也不一定是疫苗的问题,但我二姨的确就是其中的一批,打了疫苗后,她就得了小儿麻痹。而且留下了后遗症:是个跛子。
走起路来,一歪一歪,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这辈子算是毁了,听说当时二姨夫家里成分不好,长得又丑,这才有机会娶了二姨。
母爱是不分年代的,同样的话,同样的语气又一次出现了。
我姥对母亲说,一直觉得亏欠二姨,觉得她弱,就可劲儿向着她,即便是母亲送她的棉裤,她也会给二姨,不知道母亲是怎么理解和释怀这份偏心的,是否也和我一样,面对至亲,那些个过而不及,理解万岁。
第二条棉裤
我姥去世以后,母亲还是一趟趟的往我姥家跑,给我姥爷送东西,我姥爷是名残疾军人,每个月都GJ有补贴,但攒得钱大多数都给我的小舅了,什么都不舍得给自己买,不过没关系,有我母亲呢~
有一年冬天,母亲也给我姥爷买了一条大棉裤,棉裤的膝盖那里还有两大片皮毛,是狗皮还是什么我记不大清了,总之是一件对老人护膝效果很好的一条棉裤。
到了三九小寒那几天,我印象很深刻,家门口种莲花的大水缸都被冻裂了。
母亲买了电热毯去瞧姥爷,大老远就看见姥爷背着锄头,一步癫一下地迎面走来,下半身还是穿着以前的破旧大棉裤,再加上走路一瘸一拐的,(姥爷是名残疾军,走路有些跛)我妈看着就气不打一处来,对我嘟囔着,棉裤又不知道给谁了?
放下电褥子就走了,母亲也不想说,什么也不想问,此时的她约莫着已是不惑之年,真是不惑之年啊……
后来听说,姥爷把棉裤送给小姨夫了,小姨跟前儿是两个女儿,没有男丁儿,小姨夫本人又有点儿神经病,脑袋瓜偶尔不是很在线,于是姥爷除了疼爱小舅,第二疼爱的小姨他们家,包括过年,给的红包都不一样,我的是五十,小姨家的姐姐们都是一百的,因为我家有钱,我家不需要,我妈不需要,我也不需要,因为过得比小姨家好,所以我和哥哥就不应该在姥爷那里或许更多爱了,就是个这理儿,气人吧,不过没有关系,我理解,我依然想念我姥爷和我姥,因为至亲,理解万岁。
我家,母亲是个小干部,父亲是做生意的,村里人都给我爸起外号叫“孔百万”、“孔千万”,小时候,我们家有潮流的大音响,大摩托,小轿车,我们家比姨们家都好过,我姥我姥爷就不需要疼爱母亲了,母亲的孝心也是理所应当的送出去,分给其他子女,
母亲讲起这两条大棉裤的时候,我们两个好像不是母女,更像是同病相怜的姐妹,我们都是母亲不偏心的那一个,母亲比我惨,因为我姥爷也不偏爱她,但我从小有我爸宠。
因为我姥的不偏心,母亲一辈子争强好胜,努力地在岗位上,从小小的妇女主任干到书记,干到村长,干到村长兼书记,再到乡县里的干部,在我心里,说话办事,村里的男人都抵不过母亲,带村民们修路修坝,种树建林,谈不上什么小康致富,但主打一个勤勤恳恳干实事儿!
因为母亲的不偏心,我到现在都很自立,一直努力着。不说自己百分百的把时间都利用起来,但从高中起到大学到考研,再到如今的工作,我都是很能折腾的一个,恐怕时间于人生没有留下痕迹。
不知道干嘛的时候我就睡大觉,因为睡醒了可以再去做有意义的事,不枉每一分每一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三十不努力,四十徒伤悲;四十不努力,五十徒伤悲;五十不努力,六十徒伤悲……拼搏趁年华!
再说回我二姨和我小姨还有我二哥,他们三个是在父母的偏心下长大的。
先说我二姨,一辈子什么苦也受了但就是过得很不好,要说她不努力,我觉得也不是,她跟着我二姨夫经常做生意,不过都是各种赔,再或者赚得都是小钱,对于她,我只能说父母偏心的时候提前享用了命里的福气,她是没福气,这些你可别不信,每个人的命里,福气多少,霉气多少,都是有定数的。
小姨我觉得也是一样,年轻的时候,姥爷把福气都提前给她花光了。
对于二哥,我真是恨铁不成钢!他从小习武,拿了许多大奖,很早就拿到了二级武士证书,武术比赛打到英国,还给很多武打明星当配角、陪练……这么好的底牌……嗐……提起来我都恨,感到遗憾,他最后高考直接保送重点本科,结果……人家愣是不去,想去当教练,直接上岗,爸妈说服不动,就依了他,结果呢……一步错,步步错……
不提了不提了,前阵子看了《热辣滚烫》里面说:
“You only live once ,One must take a risk in life at least once!”
现在想来都是父母惯的,偏心的,他们都是父母的弱宝宝、乖宝宝!
但乖宝宝的结局一点都不可爱
记得看过一个纪录片:
讲述的一只小狮子,天生残疾,打小就没有奶吃,因为狮妈妈厌恶它,兄弟姐妹都是欺负它,排挤它。每当它凑前吃奶时候,狮妈妈一脚就给它踹开。
那时候正好遇上了东非动物大迁徙,狮妈妈直接放弃了它,兄弟姐妹也是放弃了它,它就跟在队伍后面。
迁徙的路途中,我看它多次跟丢,没有跟上大队伍,意味着什么呢?遇到天黑,不用饿狼群击,就一只幼狼来了,它也会死路一条!
一次两次三次……就这样,舔着自己跛脚,忍着饥饿、孤独、抛弃、冷落,自己默默地跟着。
一次次没有跟上狮队,又一次次绝处逢生,撵了上去,拖着一条病腿,就那么艰难地,心惊胆战地走过溪流和草地,跟上了狮妈妈。
最后整个狮群接纳了它,分给它肉吃,承认了它的存在。
我想,人和动物的世界是一样的:
都厌恶不自强的弱者,厌恶不慈悲的强者;
都崇敬不自弃的弱者,崇敬不自傲的强者。
而这头小狮子就是那“不自弃的弱者”
从这两条棉裤上,我还想到了军事民主的斯巴达勇士。
据说斯巴达想要把每一个孩子都训练成百折不挠的勇士,把每一个母亲都训练成养育战士的教官。
几乎是从婴儿出生的日子起,这个锻炼就已经开始。
新生的婴儿必须经过长老的考察,长老认为健壮合格,才准许父母养育,否则就会命令抛弃到山谷里面。
经过了长老的审查后,母亲这还有第二关。就是用酒给新生儿洗澡:病弱的婴儿会晕掉,溺死在酒里,强健的会留下来。
经历长老的“手”和母亲的“酒”,才拿到被抚养资格。
斯巴达母亲养育孩子很奇特,他们不会包裹孩子,任由其挨饿受冻,训练孩子不怕黑暗、不怕孤单、不急躁、不爱哭等等。
男孩长到七八岁,就送去团队里历练,由大男孩引领,走在荆棘路上,走在烈日当空下,他们赤脚走路,穿极粗朴单薄的衣服,
据说每年,在亚特米斯(希腊女猎神)神坛前都会举行一次鞭打,不许儿童哭喊求饶,越是忍得住鞭打的,就越被长老被看好!
从母亲的两条棉裤,到父母的偏心溺爱,歪到瘸腿儿小狮子,再到斯巴达残酷的育儿理念,我更加坚信“娇子多败儿”
人就是这样的动物“你做了,他就不做了”
无论这个他是“男人”还是“孩子”,通通都一样:“你做了,他就不做了”
女人这个群体天生就喜欢任劳任怨,凡事亲力亲为
没了我们孩子有饭吃,男人只会吃得更好
所以,我们做母亲的,做妻子的同胞们!
一定要多为自己活,多爱自己
疼爱娇惯子女,那......子女注定没出息
疼爱娇惯男人,那.......注定累死累活
所以,爱自己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多看书,多听音乐,多看美丽的大海和山川,丰盈自己的灵魂
孩子见了,他会依赖你,模仿你,向你学习爱自己
男人见了,会觉得你是独立的个体
永远不是他的保姆和附属
男人不敢肆意妄为的内耗婚姻
孩子会觉得你永远是颗鲜活的妈妈
是一颗不属于他们自己的生命
我们有自己的生命
放心!真的放心!真的大可不必
这种疏远不至于让他没有安全感
但会始终对你保持尊重和新鲜
有点儿敬仰的亲子关系
有点儿独立的男女婚姻
喜悦地在一起分享
安静地独自忙碌
已经是很好很好了
还有别忘了
别看别人
就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