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革的愿景
学校改革的第一阶段:平稳的倾听关系所支撑的每一个学生真诚的学习状态。
要构筑这种状态,就得积累五十余次详尽记录课堂合作教学的课例研究。
创建“学习共同体”也是学校改革的哲学。这种哲学是由三个原理——“公共性”、“民主主义”与“卓越性”——组成的。
“公共性”原理意味着,学校是各种各样的人共同学习的公共空间;是为了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建设民主主义社会的公共使命而组织起来的。
“公共性”原理是由“民主主义”原理所支撑的。这里所谓的“民主主义”既不是政治性的制度,也不是多数决定的原理。
它意味着杜威所说的“各种各样的人协同的生存方式”。
公共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实现民主主义社会,学校本身必须是借助“民主主义”构成的社会。因此,学校必须成为个性交响的场所。
在这种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家长,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个人的学习权和尊严都应受到尊重;各种各样的思考方式与生活方式都应受到尊重。
同时,学校必须是追求“卓越性”的场所。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卓越的。
这里所指的“卓越性”并不是指谁比谁优越,而是指无论何等困难的条件下都能各尽所能追求最高境界。
教与学是创造性的实践。
只有受到不断地追求至高境界的“卓越性”的支撑,就一定能够带来丰硕的成果,获得辛劳换来的快乐。在教与学中,万万不能降下“卓越性”的旗帜。
上诉原理构成了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哲学基础。
“公共性”原理要求:倾听他人的声音,向他人敞开心胸。这是对他人宽容精神和尊重多样性的精神。
“民主主义”原理要求:学生、教师、校长、家长结成平等关系,每一个人都是学校的“主角”,实现各自的权利,承担各自的责任。
“卓越性”原理要求:追求至高的境界。
对于教师而言,是高举三面旗帜——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尊重教材的发展性;尊重自己的教育哲学。
对于学生而言,是“冲刺与挑战学习”。这绝不是乌托邦的梦呓。
以上是读书做摘抄,这一个小节几乎都摘抄出来了,觉得所讲是清晰的。
特别是对于教师而言,这三面旗帜的关键词是“尊重”,就像上一篇笔记的关键词是“幸福”和“承担”一样,教育的最终追求是幸福,那么谁承担这样的责任,今天其实也说到了,校长是责任中心人,学生是“主角”。当然,今天的“民主主义”原理要求每个人都是“主角”,但是,作为教师来说,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或许便有意外的收获。
因此,教师的第一个尊重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
第二个尊重是有关于“教材”的:尊重教材的发展性。发展性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意思,是叶圣陶所说的“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的意思?暂时不知道,先放在这里。
最近,各个研究者对新的统编教材的研究或许就是佐藤学所说的尊重教材的发展性。
最后一个尊重是:尊重自己的教学哲学。
我的教学哲学是什么呢?立足生活,观察生活,再现真实世界,而不是虚幻世界——真实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