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一次出轨》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梦澜第134期“晚”专题活动

一次不忠,终身不用。

仿照这篇文章的开头,写一个开头。这篇文章的标题《一次出轨》非常简单,字面意思。内容读来就令人五味杂陈,怎么说呢?我是一个传统的人,但不是一个得理不饶人的人。文中的女主人我先是理解她,后来是同情她,最后是惋惜她。


这篇文章讲的是男主出了一次轨,用一生来弥补的故事。


01.妻子终于离世了

妻子离世了,在朱方元退休的十年后。

“闹钟七点就响过了,现在已是八点半,朱方元还睁着两眼躺在床上。”

这个开头很有代入感,不上班的日子,上点年龄的人,几乎都是这样,闹钟一响就睡不着了。但是就是不想起床,睁着眼睛躺在床上,脑子也是混沌的。整篇文章的基调也是混沌的,朱方元的不断让步,让妻子和他的关系也混沌了。

本以为会是个懒汉的百般无聊,没想到是一个退休老人的小资生活。

“退休几十年了,买菜烧饭之类的家务事也有钟点工打理,朱方元几乎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啊,可是朱方元却害怕。害怕什么呢?

“这两年,朱方元最怕的就是天亮,天一亮就得起床,起床了就得找点事情做。”

不起床会怎么样呢?会“睡成病、沤成疮。”这六个字用得很精妙,既写出了退休后的生活状态,又写出了退休后的心理状态,总结过来就是凡事过犹不及。年轻时我们渴望有一天能退休,不用上班,每天睡到自然醒。真正退休了,无事可做,反而不适应,还有坐牢的感觉。

可能很多人会说,退休了,可以去跳广场舞,去旅行,总之把想去的地方都去一遍,想吃的东西都吃一遍。现实可不一定这样,想想我们孩童时期总想有一屋子的糖果,可是现在,要控糖,吃了牙疼,最终选择不吃。就像18岁时喜欢的那条裙子,退休了我们绝对不会喜欢了。


朱方元退休了被返聘五年,又帮儿子五年。六十岁退休,他又坚持了十年,七十岁了。这年,他的妻子离世了。故事也就进入了正题。一个中学老师,出轨了,真是有辱斯文。这个瓜,谁也不会错过吧,我们继续看。

妻子死后,他迫不及待地开始圆自己的梦。

“买了几支笔、几沓稿纸,把自己关了好几天,拿出余秋雨的架势。”

像是在调侃,其实是在呐喊。这些事情,其实妻子在世的时候也可以做,为什么非得妻子死后才开始做呢?原来,妻子死了,悬在头顶的那把利刃才算是跟着她深埋地下。妻子死了,他才能毫无顾忌地写自传。

因为要写自传,所以要真实。于是,一段关于他年轻时候的往事一幕幕跃然纸上。他从一个农村小伙,用机灵打动领导成了水利局的员工,又因为水利局在学校旁边,他好学,经常去学校转悠。一次他用嘴吹了宣传栏上的灰,被学校发现,特许他旁听,还获得了文凭。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也许是从他勤勤恳恳端茶倒水开始,也许是从他吹来那层灰开始。他考上了师范学校,成了一名教师。


02.命运的转折还是妻子

你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这句话就是为朱方元量身定做的了吧。

“在水利局老同事的帮助下,他和县财政局某科长的女儿谈起了恋爱。”

至此,朱方元的人生坐上了滑翔机。但他没有忘本,他在岳父母家里当牛做马,虽引起父母的反感,但他并不辩解。因为“他一生的开关都捏在岳父手里。”这句话将人情世故和家庭关系紧紧捆绑在一起。该怎么说呢,他们的婚姻是交易吗?不是,他们没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门当户对吗?也不是,他们并没有势均力敌。

朱方元是个拎得清的人,头脑清晰。他忌惮的不是妻子,而是手握重权的岳父。但他也不是没有骨气的人,有贵人帮助,他自己也很努力上进。

可以说,岳父就是他的一块滑板,滑得好,就是他的助力,滑不好就摔个狗吃屎。所以,朱方元苦练技巧,踩着岳父这块滑板,他的人生才能那么丝滑。

“备起课来比学生做作业还认真,五十岁以后,头发都全白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朱方元这个人骨子里是有几分傲骨的。只是他的人生就像他说的,被岳父严严实实地罩着,岳父死后,又被妻子严严实实地罩着。这是不是就是我们常说的那句话:月满则亏,人生小满即可。既然得到了那么多便利,就要承受便利带来的副作用。

如果他可以安分守己,这一生也就相安无事地圆满了。可惜,人生就是这样,要风得风以后,就会变本加厉,想要雨、想要雷电,想要随心所欲,于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朱方元出轨了,出轨的对象也是妻子一手促成。那是妻子生病,就叫来了亲戚小萍照顾家庭。一个没见过世面,一个喜新厌旧。两人就好上了,说他们是真爱吧,他们没有藕断丝连,一夜情结束就没了联系。说他们是图新鲜感吧,小萍出嫁,还穿着他送的红呢大衣。所以,他们两其实都害怕。害怕世俗,害怕权利。

03.信使小秋

小秋是个钟点工,每天要去六家,为了生活奔波。这个嘴皮子利索的钟点工让朱方元的生活多了些声音,声音是生活的伴奏,没有伴奏的清唱始终没有灵气。于是,朱方元的生活有了小秋就有了盼头,日子不再那么无聊,精神也开始换发。

他的习绒服旧了,在小秋的鼓动下,他跟着她出门购物。选来选去,除了自己的一身,也给小秋选了一件呢大衣。大衣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她是红色的,这让朱方元想到了小萍,那个穿着你红色呢大衣出嫁的姑娘,那个让他与妻子混沌半辈子的小萍。

购物结束,他们接班走在街道上,巧合之下,被儿子看到。他像是犯了大错,霜打的茄子一样没了神采。晚上回家,儿子就让儿媳妇给他打电话,间接问他钟点工的事情。朱方元怎么解释,在儿子眼里,他就是一只改不了吃屎的老狗。

小秋就此从他的生活消失了,他起初想找儿子解释,最终没有行动。他主动联系小秋,无果。一番思想斗争下,,他如同一只冲破牢笼的鸟,摆脱了几十年卑躬屈膝的赎罪。

而当小秋出现时,他又遇到了小萍。看到了她的生活落魄,瞬间的想通了,明白了。原来小秋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一场安排。谁的安排呢,也许是小萍,也许是缘分。总之,他终于得到了解脱。他不想再赎罪,只想做自由的人。

故事结尾非常精妙,说朱方元放弃了一次没有任何压力的出轨。小秋带着目的的出现就令人细思极恐了,小萍和修鞋匠丈夫的出现也十分耐人寻味了。小萍过的不好,想攀龙附会,朱方元丧偶,他俩若是真的在一起,朱方元确实毫无压力,可是小萍呢?他会毫无压力么,对于失去双腿的丈夫来说,小萍也是出轨。文中没有说,但是朱方元真的解脱了。这就是结尾的妙处,一只余音回响,延展性很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