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忍,孰不可忍?叔能忍,婶不能忍?——这个梗的本意是什么

《诗经·周南·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是可忍,孰不可忍。

叔能忍,婶不能忍。

四能忍,五不能忍。

屎可忍,尿不可忍。

这个梗,已经发挥到极致了来源于何处呢?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有人说:孔子说,八佾之舞是天子的礼仪规格,季氏是鲁国的卿大夫,只可以用四佾之舞,而现在他在家里竟然舞八佾之舞,就表示不把天子放在眼里,实在太过分了。“这种事都敢做,还有啥事不敢做?”

其实,孔子维护的是鲁国国君,意思是你三桓不能僭越国君呀。鲁国“三桓”是控制鲁国政权的三个公族,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庶长子庆父(又称共仲、仲孙氏、孟氏、孟孙氏)、庶次子叔牙(叔孙氏)、嫡次子季友(季氏),后世为公卿,都是鲁桓公后人,被称为“三桓”。

齐僖公把“掌上明珠”文姜嫁给鲁桓公,鲁桓公不支持齐僖公的霸权,还和齐僖公打了几仗,直接气死齐僖公。齐襄公继位之后,鲁桓公的盟友郑国内乱,只得通过文姜拜访齐襄公,齐襄公则直接杀了鲁桓公。

齐襄公里文姜的儿子为鲁庄公,为了稳定局势就封三桓为公卿,鲁庄公在齐襄公的支持下,还能控制局势,后来鲁国政权就被三桓控制了。

孔子最为心急的是国君的地位,鲁昭公时,鲁昭公攻伐季氏,叔孙氏、孟孙氏就攻打鲁昭公,鲁昭公流亡晋国老死。

鲁国自伯禽,就礼教兴国,重周礼。三监之乱,周公东征,意识到殷人、东夷不开化,行“夷礼”。周成王一面命授予齐国“征伐之权”,另一方面则将奄国和“殷民六族”交由伯禽礼教感化,并赐封周礼典册仪仗。但是僭越礼制,不是一天两天,毕竟周平王不是什么正牌国君,东迁之后,也就那点破地方。

第一,鲁惠公——天子礼仪来祭祀天地

秦文公用天子礼仪来祭祀天地。鲁惠公听说,就问周平王,周平王说秦国护国有功,特许了。

鲁惠公也用天子礼仪祭祀天地,祭祀礼仪更加完备,真是“周礼尽在鲁”哇。

祭祀结束,鲁惠公还特地报告周平王,自己也周礼祭天啦

自以来,这是这是礼教兴国的回归、再兴!

周桓王年间,鲁惠公又去请示郊庙之礼,这个周王室更在行,周王只得派史角去鲁国教导,鲁惠公就把史角留了下来,他的后人也就定居鲁国了。

第二,鲁隐公——初献六羽、始用六佾

《左传 隐公五年》九月,祭仲子庙,又准备在庙里献演万舞。隐公向众仲询问执羽舞的人数。众仲回答说:“天子用八行,诸侯用六行,大夫四行,士二行。舞,用来调节八种材料所制乐器的乐音而传播八方之风。所以人数在八行以下。”隐公听从了。从此以后献演六羽乐舞,开始使用六行舞人。

仲子,是鲁桓公的生母,鲁隐公摄政祭祀“庶妻”,单独立祭祀宫庙,超越“夫人”之礼。

孔子真心批判,早就喷了。何况周平王的周王室也是各种礼节废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