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人经常把人脉,关系,厚黑学摆在嘴边,但是实际上我们是最不擅长经营关系和人脉的。我们只是在乎“关系”而已,不代表我们能处理好关系。而西方世界,早早进入商业社会,陌生人和陌生人也可以轻易地做生意。反观,我们的很多观点还停留在熟人社会。
在我做生涯规划咨询师的时候,经常有来访者会有关系/人脉方面的困扰。正好上周有幸聆听了ACCA中国区会员服务总监Nicky女士的分享,非常有启发。结合我的猎头背景,一起和大家探讨一下,什么是“职场中赢得人脉,搞定关系”的真相?
1.每个人的社交需求是不同的。
我们常说“圈子不同,不要强融。”其实是合理的,因为每一个人社交需求是不同的。年长的前辈就是爱和老朋友/密友们在一起,而年轻人就是会像一只交际花一样到处去混圈子,他只有多尝试才能知道什么样的圈子适合他,没有不好只是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年长的前辈不爱发朋友圈的原因,同时注意和前辈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社交”和“目标”相结合,要不他会觉得你在浪费时间。举例:如果你想找他合作项目/请教专业问题,不妨直说,也不要铺垫太久。一般来说,前辈们不太愿意花时间和新朋友社交太深,所以直接说出你的目标即可。而和年轻的朋友打交道,可以尝试带他领略不同的圈子,新鲜感对于年轻的朋友来说很重要。尝鲜就是他的内在社交需求,他追求的是社交的宽度,而不是深度。
2.每个人能维系的关系是有限的。
众所周知,人的精力是很有限的。同理,每个人能维系的关系也是有限的。在一段关系中,总会有三类人,分别是索取者、交换者、奉献者。“索取者”总是期待别人对他好,同时还会养成索取的习惯,一旦熟人拒绝他立马会暴跳如雷,甚至抹黑之前帮助他的人。现实生活中,借钱就是常见的案例,所以职场中关系没到位,千万不能借钱。而“交换者”则是职场和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类型: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忽视我,那我也当你不存在。其实,这也无可厚非。但是你会发现那些生活/职场中有比较大成就的人往往是“奉献者”,我们常说这样的人格局比较大,是干大事的人。请注意,这里的“奉献者”是指有目的的奉献,而不是无脑的奉献,那只是老黄牛。一言以蔽之:努力提高我们“给”的能力,而不是“要”的习惯,才能在有限的关系中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3.能力是1,人脉是1后面的0.
职场中的技能一般分为硬技能和软技能。类似情商/沟通/人际关系这类往往属于软技能,做事情的时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所谓的高情商的话,就是投机取巧的表现。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前提是你这个事儿得成,要立得住。“事”儿还没成哪来的“功”?我们为什么强调在职场中要学会混圈子?因为只有到了那个圈子里,你才有机会给别人提供专业的服务。好不容易挤进别人的圈子,没办法提供专业服务的话,依旧是要被迭代/淘汰。所以啊,不要迷恋所谓的“人脉”,人脉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人们也只尊重和欢迎强者。
4.用得动的才是人脉,临时抱佛脚是没用的。
这句话其实很残酷,但是也道出了一个事实:人脉是隐形的。很多人觉得自己和朋友A关系很好,人脉到位。但是关键时刻却用不动,这种人脉是伪人脉,关键还是在于自己没有经营好。引用Nicky老师原话“有效人脉的建立不仅仅是握手和交换名片。最牢固的关系是通过分享经历,靠思想、自我整理和注意力建立人脉网络而培养起来的,人脉关系不一定会在多年后有回报,重点在于:想要让人际关系历久弥新,这关系得先是实在的。”
总而言之,关系的本质并不复杂,做一个坦诚的强者,事情往往会变得简单。同时,好的连接一定会创造价值,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作者介绍:James是上海一家美资猎头公司顾问,专注财务 /金融 /人事领域。同时是国家二级生涯规划师、国际TTT认证讲师、DISC认证顾问、盖洛普优势实践者、心理学爱好者。工作邮箱:james.li@ehiregroup.cn,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