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说不惑之年,然而何谓不惑呢?其实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普通人,我不知道标准答案,也无法定义,但却隐约感悟了什么是惑和不惑。
《论语》有云: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一朝之忿,忘其身及其亲,是谓惑也。人们对于自己喜爱的东西会非常的包容,以致有爱屋及乌之说,一但不喜爱的时候则会由爱生恨,甚至到了恨之入骨之步。同样的人,同样的事情,有时候喜爱,有时候厌恶,有时候爱恨交加,此谓惑也。一个人如果丧失了理智,冲动起来,就会忘记后果,就会忘记自己不理智的行为会连累亲人,这也是惑。人有时候需要感性,但更多的时候需要理性,智商与情商同等重要。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看待事物就应该一分为二,不能走极端。对任何事物皆一样,既能发现它美的一面,又能看到它的不足。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爱一个人就要包容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也要看到他的优点,要做到理性,不能以偏盖全,不能一棍子打死。用人所长,则天下无不用之才;用人所短,则天下无可用之人。只有真正客观理性地看待人和事,才能不失偏颇,才能不失公正,这样才能不为感性所惑。
古人曾经说过,酒为穿肠毒药,色为刮骨钢刀,财为下山猛虎,气为惹事根苗。这其实是为了劝导大家不被假象迷惑,要理性对待酒、色、财、气。为了不走极端,让人迷惑,所以又解释,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寸步难行,无气常被人欺。纵观正反两面,叩其两端,取于中则可谓不惑也。感慨归感慨,醒悟归醒悟。于是有人调侃说,酒色财气四堵墙,世人都在里面藏。如若有人跳出去,不是神仙寿也长。对任何事情都能坚持中庸之道,就不会有迷惑。所以要知其所止,止于何处,应该止于正也。做到这点,也就做到了不惑。
执迷不悟谓之惑。明知道不对还一意孤行,明知道无益还坚持到底。为了浮名虚利,离经叛道谓之惑;为了成就自己,不择手段谓之惑;为了出人头地,沽名钓誉谓之惑;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坑人害人谓之惑。知道了什么是惑,反其道而行之就谓不惑。许多电子游戏,偶尔玩一下可以调节一下情绪,如果沉迷其中,忘记了工作与学习,忘记了梦想与追求,则变成了大惑。幽默笑话,在适当的场合说一下,可以调节气氛,如果不分场合,不论男女,胡说八道谓之惑。按约定俗成办事无可厚非,然而任何情况下都死守规矩,不知道变通谓之惑。所以古圣先贤说,君子 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做任何事情,要把道义放在首位,不要计较陈规陋习,不要囿于陈词滥调,可谓不惑也。
惑与不惑其实是相对的,惑与不惑是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变化的。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坚守道义,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洒脱自在可谓不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