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到了读书的价值,爱上了读书。
查理芒格曾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
读书是提升自己,增长智慧与才能的不二选择,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尤其对于想学习写作的人来说,阅读更是积累理论知识,写作素材的最佳途径。
经过30天的听书搞学习,我还知道了,原来阅读价值远远不止这些,还可以写书评,拆书稿,听书稿,成为读书领域的KOL。
2.打开了正确读书的大门。
当我们拿到一本书之后,并不需要从头翻到尾,逐字逐句的看下去,而是通过快速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等高效阅读方式,进行有目的有选择性的阅读。还可以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梳理文章的精华内容,核心观点,让阅读更有记忆更深刻。
3.掌握了如何构建听书稿的思维导图。
构建一个思维导图,就是这4个过程的梳理。
推理过程/提炼整合的过程/寻找关键点的过程/合并同类项的过程。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能让这本书的逻辑框架、核心知识点呈现更加形象化,便于我们记忆和理解。
4.掌握了听说稿的写作格式和框架。
首先,第一段都是固定的开篇语。
然后,通过写故事或者举例子等方式进行破题,。
之后,就是对全书的精华内容/作者进行一个简单的概述介绍。
在然后,详细的介绍这本书的重点内容,一般都是三点。
最后,对三个重点内容作一个回顾总结。
5.看到了自己写听书稿时存在的问题。
老师的点评,让我意识了自己在写听书稿时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1)逻辑性不强,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东一榔西一棒的感觉。
(2)语言风格过于生硬,书面化语言还比较重,不够口语化。
(3)容易罗列知识点,或者陷入复制粘贴书中案例的困境,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都很欠缺。
6.了解到了读后感,书评,听书稿,拆书稿等文体的特点与区别。
读后感:侧重于自己主观思想的表达,自娱自乐,但也要给读者留下有趣,有料,有用,有利的印象,也要符合平台的特点。
写书评:主要是对书本的内容进行客观的表达总结。有固定的写作格式:开篇引题破题~概括全书的精华内容~概括作者的简介~详细介绍书本的重点内容。最后,写上自己的感悟与收获,还要取一个有吸引力的标题。
听书稿:对于书评来说,它要更加的严谨,客观,要符合平台的品控要求。听书稿是音频文件的文字表述,所以要口语化。全文的内容,既要忠于原文,又要超越原文,属于内容二次创作,引用原文的内容不得超过10%,切忌生搬硬套,复制粘贴案例,罗列知识点。
拆解稿:它比听书稿解读得更加详细。听书稿是通过一篇字数6000~8000字的文字稿,将一本书解读完。而拆书稿是通过7~10篇的文章来解读一本书,每篇文章的字数保持1500~2500字,还要有爆款的标题和吸引人的开头。
感恩遇见弘丹老师的听书稿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