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

板桥体:看似单个字形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如果有人因此而羡慕郑板桥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风格来出名,那么他必定会走入一条死胡同,因为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不可无一,是肯定了,板桥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朽的艺术地位,说,不可有二,则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真理。正如贾平凹有信中对小妹所说,对于大师,你只能学习,不能效仿。

板桥体与杨州八怪,的其他艺术风格的诞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有那个压制人才发展,摧残人才天性的清王朝,杨州八怪,用一和不合乎世俗审美标准的艺术风格,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高尚情操,是对自由的追求,也是对于权贵的蔑视和抗争。

可以说,板桥体,的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是挣脱束缚,思想和心灵获得自由的象征,这也便是郑板桥的作品的韵味所在。后人如果模仿板桥体,只能有其形而不其神,这样的作品,当然,不可有二,然而,许多人并不信奉这个原则 。当文学与时尚产生了关联,似乎文学创作也能产业化发展,作家也能按一个模子批量生产了,书店里,占据,畅销书架,的一会儿是悬疑小说,一会儿又是通俗哲理,花样总在翻新,却大都千篇一律,那些书虽畅销一时,不久却被遗忘在角落,蒙上尘垢,挂上蛛网,马克思说过,所有的价值最终都只剩下时间,时间会滤去所有跟风的作品,最终只留下一部或者几部体现时代精神,关注人类和人生的作品。

这么说,我们是否就不要学习他人的作品了呢?当然不是,那些肤浅的跟风之作,正是因为对文化艺术传承,研究不够,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落于俗套。因此,传承是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则为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不仅艺术创新如此,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许多方面,都要传承与创新并重,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外界的科技,文化等交流频繁,汲取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尝到了甜头,我国的创新实力却比较薄弱,前几天的(文汇报)上说,上海的服务业管理照搬制造业管理模式,阻碍了服务业起舞,在此,制造业管理模式也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吧!有变通与创新,才有突破。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我们都要广泛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充分认识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勇于创新,传承与创新并重,是科技和文艺等发展的根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中午好! 感谢大家牺牲了休息时间,来到天涯海角,参与这么一个论坛,欢迎大家畅所欲言,对地方文化...
    萧烟阅读 5,876评论 0 4
  • 在中国的酿酒史上,真正完全用粮食经制曲酿造的白酒始于唐宋。赤水河畔茅台一带所产的大曲酱香酒,曾是朝廷的贡品。茅台镇...
    品创者阅读 3,169评论 0 1
  • 所有的函数天生都有一个prototype属性,而且只有函数有这个属性,对象没有这个属性
    浅兮浅兮阅读 1,495评论 0 0
  • 11.07彻底戒掉你的抱怨 抱怨是无能无奈的表现而已。 能解决就去解决(能力) 不能解决就承受(坚韧) 只要我发现...
    晓灿辰依阅读 988评论 0 1
  • 古代文人最爱植物,梅兰菊竹,赞赏他们的品格,尤其是竹子,宁折不弯,他一度成为文人刚正不阿的代表,可是渐渐的我发现,...
    黄小蚁阅读 4,81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