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长,他家孩子今年6 岁,一天回家,看见老师发的体检条,在视力一栏那标注:远视200度。这可把她急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有这么高度数的远视呢?这长大了可怎么办呀?
如果,你家宝宝也有这种情况,恭喜你,你已是一位优秀的银行管理员!
为什么这么说?
其实,我们刚出生时,上帝就已经给我们一个视力宝藏,这是与生俱来的一笔财富,医学术语叫远视储备。也就是,宝宝刚出生时,视力处于远视状态,外界物体的成像是落在视网膜的后面;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就是眼球的前后直径逐渐增长,视网膜就后移了,慢慢的,成像就落在视网膜上,开始达到正常水平,这是一个正视的过程。而随着不断回归正视,与生俱来的“远视储备”也在慢慢消失。只有这笔储备用完了,孩子才会开始近视;也就是,远视储备没有花完,孩子就不会近视。
作为家长都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们珍惜和保管这笔生来就有的财富呢?今天,咱们就讲讲关于“远视储备”的三个特点:
1、初始额度固定,人人平等。
基本上每个孩子出生时的远视储备是差不多的。孩子的远视储备,其实就是眼轴的长短,宝宝出生时,视力还没有发育完全,最开始他们看到的世界不仅是黑白的,还打上了重度马赛克,模糊不清,只能感知到事物的大概轮廓,这被称为生理性远视。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眼轴大约是24mm,而新生儿的眼轴长度只有16.5mm,可以这样说,眼轴的长度,是孩子视力度数的关键因素,眼轴越长,远视储备就越少,近视风险或程度就越高。
0-3岁时,孩子的视力会快速发展,眼轴会增长约 5mm 左右,所以,这是远视储备消耗最快的阶段,而剩下的3mm的远视储备,会在以后的十二三年中消耗完,完成孩子从远视到正视的过程。
所以你看,孩子刚出生的远视储备额度,以及发育状况,基本都是相同的。但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如果父母都是高度近视,那孩子很可能远视储备就会极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先天性近视。
2、只出不进。
家长们会不会这样想:既然是视力的储备账户,那么能不能给账户充个值,让孩子的远视储备更高呢?
很遗憾,这个账户很特别,它的规则是:只管出,不管进,拒绝一切“钱”规则!也就是说,远视储备只能消耗,就像兜里的钱,出生时有多少就是多少,花一分就少一分,不会增值,也没有利息,直到花光为止。
我们一起了解下,一个孩子在正常情况下,她的视力银行的消耗状况是怎样的?
我们已经知道,0-3 岁是孩子远视储备的快速消耗阶段,是一生中屈光度数变化最快的阶段,孩子3岁时,远视储备剩下250-300度左右; 3-7 岁学龄前期,是视觉发育敏感时期,也是建立屈光档案的起始时期,这个时候的远视度数在250-150度左右;而 7-12 岁学龄期,是近视容易高发时期,也是近视干预的最佳时期,是一个远视到正视的过程,远视度数在175-75 度之间,也就是说 12岁的孩子,他还应该至少有 75 度的远视储备;13 岁左右开始,孩子的视力,逐步从远视过渡到正视,回归正常视力水平。
这个是正常发育情况下的参考值,可以帮我们对比孩子远视储备消耗的速度。比如,前面说到那个孩子 6 岁,屈光度检查有200度远视储备,是非常好的资源了,如果只有50度远视,这就是远视储备不足,很容易发展成近视。有一组数据,6-8 岁远视储备金不足50度的孩子,2 年后 85%都会发生近视; 如果再按照平均每年增长50到75度计算,成年后,度数就会发展到五六百度,成为高度近视。
所以,孩子的眼睛近视,其实就是过快地透支了远视储备,让自带的视力资源提前消耗殆尽。
综合以上两点,可以说远视储备是无法开源的,但是可以节流吗?答案是肯定的。
3、远视储备的消耗速度是可控的。
我们如果不想挥金如土,完全可以让它细水长流。
近视眼,在以前曾一度被认为是好学生的象征,觉得这是孩子为学习必须付出的光荣代价。但刻苦学习真不是近视眼的理由,这个锅它可不想背,很多现代高材生视力比常人还好,他们并非有特异功能,也不一定是二代、土豪之家,只不过从小家长对他们的关爱呵护更到位。
就拿不久前看到的新闻来说,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00 后”小将杨倩在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夺得首金,我们也许不知道,步枪项目,比拼的正是对人类视觉的极限挑战,而更不为人知的是,这位00后还是一名妥妥的清华学霸,学业和视力双丰收。
另外,在我国飞行员选拔中,候选人除了优秀的成绩单,大部分飞行员,都是18岁仍然还有远视储备的,像这种情况,这一辈子都很难再近视了。
因此,学习勤奋不是近视的主要成因,无节制的近距离用眼,和不好的用眼习惯、环境,以及自身的身体条件等等,这才是近视的主要形成原因,与父母和孩子对“视力银行”的理财水准息息相关,从小懂得”理财“,有所节制去花这一笔钱,那么,孩子长大后仍然可以拥有丰厚的视力资源;而不懂“视力理财”,大手大脚乱花钱,远视储备就会过度消耗,过早地回到正视,甚至近视。如果眼轴一旦超过 24 毫米—28 毫米,这就意味着孩子发展到了高度近视,随时面临着失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