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素心
今天是我重启日更的第四天,眼看都到晚上了,我还没有想起来写什么,只能把没啥可写这句无奈的大实话当做标题了。
当我绞尽脑汁怎么也想不出自己可以写什么的时候曾经问过自己,为什么没啥可写了呢?思来想去,无非就只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因为自己的生活太单调了。每天从家到单位,两点一线,而且每天生活的内容也差不多,实在找不到可写的素材。
二是因为自己读书少。最近工作忙得很,天天有一大堆工作等着我,根本没有多少时间静下心来读书,输出得有足够的输入才能支撑。
三是因为自己能力差。以前常听有写作经验人说,没啥可写的时候,就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就去阅读别人的文章或书籍。
我也这样去做过,不能说不管用,有时候不一定哪篇文章或者哪件事情戳中我的灵感,我就会文思泉涌,快速写出一篇文章。
然而大多数时候,即便我偶得灵感,也无法把这点滴灵感扩充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不像那些能力出众的写作者,哪怕只给他们一个词语,他们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章。
有时候我也想降低一下标准,因为简书的日更要求其实很低,只需要发表100个字就可以了,而我每次都必须要求自己达到1000个字。
这个习惯是我五年前刚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养成的,我一直记得无戒老师告诉我们,低于1000个字是无法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的。而且当时简书投稿还是编辑审核制,如果想要自己写的文章进入各大专题,就必须超过1000字,这是最低标准。
最初的习惯一直影响到现在,以致于自己写文章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盯着左上角的字数。如果没有写到1000字,就会非常难受,但是如果写到了1000字,就不愿意再往下写了。所以我的很多文章都是卡在一千零几十个字上。
现在我特别盼望着疫情能够快点结束,让我可以出去走一走。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域风情和地域文化,旅途中遇到的人和事,或许可以给我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从而让我能够顺利地进行写作输出。
其实很多作家才思枯竭的时候,都会出去旅游寻找灵感。我记得毕淑敏就在旅途中写过好几本书,我还买了其中一本,只不过没有读完就被我束之高阁了,改天找出来读一读。
但是从目前的情势看,短期内我是出不去了。不过就算出去了,以我目前的能力也不见得可以写出什么值得一看的文章来。不如先“读万卷书”积累知识,提升能力吧。
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没啥可写,写不出东西来,这些问题的根源还在于读得太少。
最近在读梁晓声的散文集《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我知道了要想成为一个作家,学历不一定要高,梁晓声就只有初中毕业,但是读书一定要多,足够的输入才可能有顺畅的输出。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1000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