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7日,星期二,阴
信息发达的时代里,宇宙似乎都变小了。打开手机,家国天下尽收眼底;人与人之间的见面次数不比以前多,却又好像天天互相陪伴不离左右。每个人都在朋友圈里粉墨登场,又从那里了解别人的近况。
时间一长,感觉有些不真实了。刚刚还有人在你眼前愁眉苦脸,转身他就在朋友圈秀恩爱晒幸福;明明脸上的皱纹深一层浅一层,ps出的图片却嫩的能掐出水来。现在,我已经过了刷微信朋友圈的狂热时期,但习惯使然,每日还是顺手去转上几次。
那天,正巧遇到一老朋友在晒娃。他家那孩子我见过,当时他正在拼命地要把自己塞进酒柜里。三四岁的样子,长得跟爷爷出奇的像:小小的眼睛,眼角又特别长,像是被使劲扯着的豆荚。而且这孩子还很调皮,那次跟我刚见面不一会,他歪着脑袋上来就给我一脚,恨得人牙根儿痒痒。
这样的孩子,在自家爹妈心里依旧是宝贝疙瘩一块。儿子上幼儿园晒一晒,儿子涂鸦(那可是真正的涂鸦)晒一晒,儿子做手工晒一晒。在如今的朋友圈,这种现象可是司空见惯。谁又是希望能得到什么呢?只不过是想把自己心中的那份骄傲与自豪展示出来,记录下来,若能顺便收获大家的称赞,就更是锦上添花。
引起我特别注意的是,这次朋友晒的每张图片里,都有孩子的名字,以及所在幼儿园名称和班级。名字是写在作业本上的,班级是标在图画旁边的。信息泄露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我在朋友圈里,几乎连孩子的侧面照都不晒一下。谁知道会有什么样的人看到你的朋友圈?尽管有很多人是被屏蔽掉的。
大人的隐私或许无所谓,但是孩子绝对需要保护,他们太过幼小,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出于条件反射,我爱心泛滥了,直接在评论区留言“注意把孩子的信息p掉”,希望朋友能注意一下。
转了一圈回来,或许没有多大一会儿功夫吧。我的留言没有被朋友回复,它像冬日枝头摘剩下的柿子一样,孤零零地挑在那里,让我有些难堪。
或许人家没看到,或许人家不以为意,但是我又玻璃心了。多管闲事不是吗?谁家的爹妈不知道保护自己的孩子,好像那孩子跟我有多大关系似的。
抿着嘴唇想了一想,我把那条评论删除,准备重新再发一条合适的。思来想去却找不到别的词,我就是要说刚才那句话!
只好强迫自己从微信里退出。
想着朋友的留言区里会有“这条评论已删除”的提示,又觉得有些不安。不知道别人会怎样,反正我遇到有新消息提示,点开却看不到原来的内容时,我心里多多少少有些不舒服。
类似的情况遇到几回以后,我把朋友圈入口关闭了一些日子。既然控制不住想要对别人指手画脚,事情过后自己又忍不住后悔,那就干脆来个眼不见心不烦吧。
没有了朋友圈的日子,如同跟外界失联一般安安静静,波澜不惊,心里却又不由地有几许担忧。万一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错过了呢?万一朋友有什么近况需要关注呢?所以不久以后,朋友圈又展现在了我的眼前,或许这也是现代人的无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