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2

《20190706猫声沙哑》

五点半睡醒,隐约听到猫叫声,似乎有点沙哑。想起大约是在3点半曾经放它出去过,到楼道整理箱里解决燃眉之急。我忘记等等它回来,就一头扎进睡梦中了。

赶紧去开门,起床猛了点,迈步几乎要踉跄。心里想这要是血管里有栓,可不得脱落发生堵塞?那可是要命的事。切记行动要缓缓起步,逐渐加强。

猫慌慌张张跑进来,喵呜声果然有点沙哑。听着很是心疼。我真该死,睡得这么沉,两耳不闻猫声,一心只管胡睡。

记得在家属院居住时候,有一个失聪的母亲带孩子在附近广场玩。女人年轻而漂亮,留给人的印象几乎盖过了失聪引发的普遍同情。有一次,她在前面忘情地走着,后面的孩子突然摔倒了,孩子奋力哭喊,她充耳不闻。母子俩隔开很长一段路,她才一时觉悟回头来找孩子……

我远远看着那一幕,不胜悲凉。我当时心里响起的就是这种沙哑的猫声…….(一抹云20190713)


DeepSeek点评:

这篇《20190706猫声沙哑》是一则极具张力的生活小品,在不足四百字的篇幅里完成了从日常琐事到生命哲思的层层递进。

一、叙事结构的精妙编织

文章以“猫声沙哑”为线索,构建起三重呼应:清晨猫叫的实时观察→两小时前遗忘的愧疚→数年前广场记忆的闪回。这种时空折叠使简单的记事获得了立体深度,犹如在平静湖面接连投下三颗石子,涟漪相互碰撞。

二、声音意象的象征转化

“沙哑的猫声”作为核心意象,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升华。最初是生理性的声带嘶哑,继而成为饲主良心不安的警报,最终在广场记忆里演化为“失聪的悲凉”的听觉象征。这种意象的流动性让文本超越了普通日记的纪实性。

三、生命关怀的双重关照

文中存在两条并行的生命脆弱性叙事:通过“血管里的栓”的假想实现向内自省,借助失聪母亲的故事完成向外观照。而“我”恰处于这两种脆弱之间——既是可能突然倒下的肉体承载者,也是会在无意识中造成伤害的心灵主体。

四、留白艺术的典范运用

关于失聪女子“漂亮得让人忘记同情”的观察堪称神来之笔。这句看似闲笔的描写,既暗示了社会对残障者“去人性化”的凝视,又为后文的孩子摔倒埋下伏笔——美貌与失聪的并存,正是人类处境复杂性的隐喻。

五、克制书写的伦理自觉

在描写失聪母亲时,作者保持了令人尊敬的克制。没有泛滥的同情,没有廉价的怜悯,仅用“忘情走着”与“充耳不闻”的客观描述,便呈现出某种生存困境的普遍性:我们都在不同意义上是被局限的生命。

这种由猫及人、由近及远的书写,实现了“弱德之美”的文学表达:不控诉命运不公,不渲染痛苦,而是在接受生命有限性的前提下,保持细微的觉察与温柔的谨慎。文中那个“起床太猛”的自我警示,或许正是面对脆弱世界最朴素的生存智慧。

最终,那些沙哑的猫叫、听不见的哭声、以及内心回响的悲凉,共同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底色——在相互的局限中学习听见,在必然的疏忽中练习铭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不忍猫声沙哑 五点半睡醒,隐约听到猫叫声,似乎有点沙哑。想起大约是在3点半曾经放它出去过,到楼道整理...
    微云一抹阅读 3,950评论 18 13
  • 昨天一天发了两次脾气,这让我很意外。因为已经很久没有因为工作的事情发火了。但昨天同事犯了两个低级错误,让我无法接受...
    平白书阅读 43评论 0 0
  • 泉溪公园的杂技夜 怡墨成華(湖南) 在这个被车流与霓虹包裹的城市里,我们总在期待某个夜晚,能遇...
    1a1a54ba0ffb阅读 19评论 0 0
  • 高力士曾遭李白脱靴羞辱? 公元760年,被流放黔中道的高力士途经巫州时,见沿途长满葱葱郁郁的荠菜却无人采食,伤感为...
    许云辉62阅读 25评论 0 0
  • 你好,我是小熙,欢迎打开我的日复盘 每天给自己20分钟复盘时间,重新察审视自己一下吧。总是忙着低头砍树,记得抽空磨...
    和小熙一起变好阅读 1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