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们一起读的第二本书---《把时间当作朋友》。每个人都有感触、有体会、有变化、有应用,我开始记录时间的开销,“夏洛的网”体会孰主孰仆,体会那些美丽的心情和美好的遇见,好书共读,好书共享,“夏洛的网”之“时间的朋友---孰主孰仆”:
今天早上,那美妙的、充满乐趣的一刻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中,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好心情。不,不止一天,我相信这种好心情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保不准是一辈子。因为引起我好心情的不是一件物、一件事、一个人,而是一种新的认识。
我脑海里又浮现出那个画面:锅里煮着面,放在案板上的手机播放着《朗读者》的视频,水槽旁放着漱口杯、洗脸巾。我一边关注着锅里煮的面,一边刷牙洗脸,眼睛同时瞄着手机里的视频……体会一种新的认识的愉悦感油然而生:在清晨的厨房,既有茶米油盐,又有精神上的丰盈,这何尝不是生活里的诗意呢?
也许,这样的情景,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有人甚至习以为常。我呢,也经常会边整理收拾边看电视、边打扫卫生边听喜欢的歌,希望简单枯燥的家务活因此变得有趣一些。可惜琐碎家务占用了我的很多时间,丰富自己精神生活的需求没法得到满足的焦虑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我希望改变,却苦无良策……
激发我愿意用新的认识来解决我在时间方面的困惑是因为我遇见了《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她引导我重新思考生活中的一些普遍困境和诸多常识。更重要的是,她提供了朴实的论述、详尽的说明和非常具体、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有信心去尝试、去体会。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在阅读了这本书的“孰主孰仆”这一章节之后,我不仅接受、而且牢记、并且坚信:我的大脑是(属于)“我的”大脑,不再让自己“跟着感觉走”,成为大脑的奴隶,而是翻身做大脑的主人。有了这个坚定的信念,我有信心摆脱自己的局限,开启自己的心智——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让自己能够用最可能准确的方式思考、观察、记录、总结、分享和行动,那么自己的时间就会拥有不同的质量,进而整个生活都必然因此焕然一新。
找到问题的根源,就真的有了希望。
书中如此说:为了提高效率,最直接的办法是尽量将两个任务并行。在跑步的时候听英语,在写文章的时候听音乐,在等车的时候看书等。于是,我有了边煮面条边看视频,同时又刷牙洗脸的尝试。书中如此说:当一个任务比较庞大的时候,可以划分成多个步骤或者多个子任务,对这些子任务之间的关系需要仔细甄别。甄别之后,可能会因此产生若干行动方案,而针对这些行动方案可能还需要反复衡量才能找到最佳方案——哪些任务可以并行,进而提高效率。于是,我把学习诗词划分为三个子任务:阅读诗词赏析、背诵诗词、聆听诗词赏析音频,在等车、坐车、泡脚、散步、做家务、进行洗漱等许多事情的同时,阅读了诗词赏析,背诵了诗词,聆听了诗词赏析音频,学习诗词的任务于不经意间完成了。
我真心觉得:一次次的尝试就是一次又一次美好的遇见!
在尝到改变的甜头之后,我的认识慢慢发生了变化。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有一个问题在我的脑海中油然而生:我做这件简单机械(相对需要集中更多注意力)的事情时,可以同时做件相对需要集中更多注意力(简单机械)的什么事情?不这样“三心二意”,我都觉得挺浪费时间的。做饭、吃饭、洗碗的光景,我能观看一期《朗读者》;洗衣、整理衣服、打扫卫生的光景,我能欣赏一场《中国诗词大会》;散步的时候,我能背诵诗词、聆听音频。在琐碎的生活里追求心灵的富足,让我感觉无比愉悦!我相信:坚持下去,日积月累,形成习惯,定有收获!
《把时间当做朋友》不是我2017年读的第一本书,但我更愿意把她视为“2017年第一本”,因为她改变了我的认识,开启了我的心智。作者说,2009年6月这本书正式出版之后才发现,主要读者大多是职场新兵。我已到了四十不惑的年龄,但我仍愿意以“职场新兵”的心态来学习、改变、成长。
谨以此文纪念“我们的日常”公众号的诞生。希望我和我的姐妹们16同行,17成长!
(文:夏洛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