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的《读懂孩子的心》一书,博览百家众长,又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把几十本关于教养孩子的书浓缩成一本精华。
01
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从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开始。
关于孩子写作业要不要人陪?理性和理论上都不需要,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家长会陪。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说,陪是不对的,不陪才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如果家长从一开始就认为孩子写作业是需要陪的,那孩子的自觉意识就无从生长了。
家长的目的是培养能够自觉学习,独立地做自己事情的孩子。目标一定不要放在陪上面,再好的陪也不如培养孩子自己独立地去做事。
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让孩子去独立完成,除非他有不会的地方,这时候你可以再去指导。
我儿子写作业也不需要人陪,但就是喜欢拖拉。回家不是先写作业而是先玩。这时候我们看不下去了就会催促,赶紧写完作业再玩。
但反思一下,其实也是我们家长没有耐心。孩子有他自己的时间规划,只要不影响睡觉,在规定时间内写完就行,没必要催得这么紧。
02
老话讲的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做家长的一看到孩子犯错,下意识的就会生气,甚至打骂。这其实是一种情绪化的表现,也是低能家长的表现。
如果不希望孩子犯错误,就永远别在他犯错误的时候去指责他,你只要帮他想办法改正就行。
书中举例,尹建莉的女儿睡觉前,突然想起忘写作业。这时很多家长可能会生气批评,但千万别这样,因为孩子难免会犯错。
这时尹建莉就说:“没事,宝贝。谁都会有忘记事情的时候。”先在情绪上安抚了女儿。
女儿爸爸也在旁边说:“赶紧起床写作业吧。”爸爸一说,孩子表现出不愿意。
妈妈又说:“宝贝,如果你想今天写,就今天写;如果你今天不想写,明天早晨妈妈早点叫你,早上写;如果你明天早上也不想写,那这次作业就别写了。”
最后女儿还是选择了现在就写。这是她自己做出的决定,就没有抗拒性。
在培养孩子自觉意识的过程中,家长要稍微拿捏一下,把工作做到孩子心里面去。
孩子得过一次教训后,并不能够保证后面永远就记住写作业。尹建莉的女儿,后来又犯过类似的错误,但家长还是采取类似的做法,几次下来孩子写作业就再也不用管了。
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父母其实一点儿都不痛苦,关键是要从正面去强化;他做得好的时候,父母要表现出鼓励;如果做的不好,也不要过分的指责。
03
教育孩子的三个要素。
一是信任。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好孩子。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源于恐惧和不信任。用非常正常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孩子就一定会成长得很好。
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暗示,经常夸孩子,孩子一定会做得更好,所谓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二是自由。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自由是非常重要的成长营养剂。留够孩子的空间和时间。就像写作业这件事,要相信孩子能够独立完成。
包括给孩子报兴趣班,孩子明明不爱,非得强迫学钢琴、写大字、学奥数等。这种强迫的方式其实是一种伤害,是父母陶醉在自己的执念当中。
看似在培养孩子的毅力,其实是从根本上毁坏了毅力。有种伤害是在10年、20年甚至30年以后才能够被看见。
三是爱。父母都希望孩子变好,但为什么有的孩子离家出走甚至做法更极端?
这些家长的背后可能有一个更可怕的家长,伤痛积累,直到爆发。
教育的链条一代一代形成,健康的家庭惠及三代,尤其是妈妈对整个家庭文化的影响最为深刻。
如果一个母亲心理健全,她的孩子也自然健全;如果一个母亲心理病态,孩子就有可能病态,病态的孩子也有可能把病态传染给下一代。
有个错误的观念,说是孩子别给溺爱坏了。大家对爱反而有了一种恐惧。
世界上没有溺爱,只是有一些爱的假象。
所谓的“溺爱”包含着很多的控制,比如强行给孩子喂饭,那是因为你不信任孩子能自己知道饥饱,那绝不是爱。
那是披着爱的外衣,对孩子的强力控制。这种控制,最后会严重地伤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