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来并没有多少高潮和起伏,但就是能看得下去。据说很多人会3个通宵读完,我看了差不多3个礼拜。
1.身不由己,即使是皇帝
第一感觉是身不由己,即使是专制统治国度的皇帝也不例外,一个平民的行为就可以造成让皇帝别无选择的局势,只要正确的齿轮放在了正确的位置(萨拉热窝事件)。当然正统的历史教育告诉我们,这事是必然要发生,不是这个小伙子就是另一个小伙子,不是这把枪就是另一把枪,正统历史教育没说的是,即使当时的专制皇帝再贤明,他也别无选择,不过给失败者配上昏庸无能,荒淫无道的表述总是不会有什么人反对。
2.依然还有选择,只是代价不菲
第二感觉是即使身不由己,也可以选择自己想走的路,只是要有付出代价的心里准备。敌对国家的恋人熬过了战争,并最终走在了 一起,但是即使拼命的努力,最终也还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过只要一切值得就好。我们所说的别无选择,有时只是不愿意付出代价罢了,现实的残酷就是,即使我们有勇气,有头脑,有信念,也要接受,获得一些的同时,必然会付出对应的代价,妄图用努力代替代价的想法并非总是能实现。
3.矛盾的愿望,不会错的选择
你死我活战场上的佼佼者,带领冲锋的优秀军官,为胜利不择手段的特工,在开战前却为反战而奔走努力。不希望战争,但既然祖国要战,那么自然要为人民争取到胜利。矛盾的愿望,不该阻碍自己做正确的事。战地的圣诞节,英德双方的士兵在一起踢足球,几天后的突袭,德国士兵也会在心中祈祷在意的朋友如果调离了这里该有多好,但是突击的手势还是不会停歇。
4.开战以后,想要的只有胜利
第四点我想直接引用原文会比较好:
“和平谈判的第一步就是交战各方陈述自己的目的————他们要靠作战实现何种企图。”
“那会让各方都很尴尬,他们已经忘了为什么开战的,一直在打,只是因为都想获胜。”
不论开战前想要的是什么,开战后要的只有胜利。
5.复仇开始 战争的结束
战士基于美国提出的14点和平建议而放下武器,签订的停战协议却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复仇。开战前同样利益熏心又身不由己的双方,随着战争的结束变成了愚蠢贪婪的战败者和正义光辉的战胜者。在平等的主张召唤下的和平,结果却是战胜者对战败者对掠夺和复仇。
战时畏缩不语的人们忙碌于签订复仇般的“正义协约”,迫不及待的要为自己国家争取利益。反倒是战前极力反战,战时拼劲全力的人,战后却在呼唤真正的谅解与和平。大概正直的人在何种时势下都大体是正直的,而卑劣的人在何种时势下都大体是卑劣的。德国确实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民族,即使他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本书的几个主人公里,我喜欢沃尔特。
6.一点其他
剩下就是一些真假难辨的信息,读来很是满足猎奇的心理,比如关于列宁的真实性格如何,是否真的是德国的代理人。不过我想即使真的如此,也如男主说的那样“你知道我们资助你并非出于善意,但是我们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