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间万物,皆有其存在的意义,更有其存在的必然,左右不了的,看其发展。
三尺讲台上修行,这是对工作的一种要求。一直以自育再育人的心理,一路走来,还算充实美好。
用心捕捉工作中每个动人瞬间,致力找到工作带来的“小确信”,随时有前行的动力加持。
这是自我疗愈的一种工作态度。因为有了它,这些年,过得还算愉悦充实。
这段,情况变化有些急剧,时感动力不足。所愿与所得相距甚远,颓败感顿生。
曾经,自信地游走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中,再特殊的事,任何难整的人,都能游刃有余,处理还算顺利。
对于自己的应变力,自我评价:还行。近来,在“掌控”这个话题上,还真有些心虚,经常有力不从心之感。
脑海中时常浮现:是我退步了?还是学生进步了?在与其斗智斗勇中,显得自信不足。
现在的孩子,太缺敬畏与感恩。这与丰富的物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想要的,随手可得。
他们丧失了努力争取的历程,其实,努力的过程,应该比得到本身更有价值。
持久的不劳可获心理,形成了习惯。于是,努力反而成了难以接受的现实。
顺其自然,得过且过,良知过不去。稍微加码,害怕个别抗压差的学生,出现症状。
二者权衡,只能取中间,这个权重是难以判别的。轻了,害怕管教不够,失职。重了,怕学生出问题。
类似这样的现状纠结,反而压垮的是自己。每天上班,如同打仗。良知与责任让你冲锋 ,现状求平稳让你妥协。
结束工作到家,心理的疲惫远大于身体。一节课后的成就感 、获得感,成了奢求。
那些因朗读自我陶醉,而后停不下来的场景,难以再现;那些因课堂的精彩,而忽视了铃响的画面,无法追寻。
无数次,闲坐静思,终不得其解。无数次自责,是自己用力不够?付出欠缺?几经努力,终不如愿。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担心他们的教育方式粗暴,连怎么与孩子交流,都要与家长讲清说明。
担心因自己的反馈,造成家长与孩子的冲突,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总的来说,抗挫伤缺失,是现代孩子的共性问题。作为教育者,除了传授知识,还需教与抗挫方法。
在学习中适时渗透生命教育,让其感受生命的可贵,父母的艰辛不易,从而爱自己,爱他人。
做自己该做的事,尽全力做好本份。其它的,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