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挚友和我的文章,前面挚友,后面个人~
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论语云:“既来之,则安之”,古人很早就从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阐述了类似的哲理。换个角度想想,顺势而为,才是走向。
荀子曰:“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人们很容易明白上升期顺势而为的意义,也愿意去把握这样的机会。然而下降期的顺势而为就有很多人不明白了,甚至对于别人给出的台阶也领悟不到,最终不能成事,却还怨天尤人、郁郁寡欢,何必呢?
人这一生,总是交替经历着正余弦曲线似的波动,并在五线谱上留下高低起伏的音符,或许没有经历过股市那样的大起大落,但也还记得那点点滴滴的阴晴圆缺。不停的前进,不断的磨练,一路走来,磨平了、磨圆了、磨硬了。然后,也才明白了拿得起、放得下的意义。
人总会跟自己较劲,跟别人较劲。客观上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竞争才会有优劣。只是,有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不受控,从而偏离一定的范围,去做一些无谓的较劲。或是怒火攻心,或是闲言碎语,亦或是教唆挑拨,总之不够冷静,或不能分析明白,导致不必要的麻烦。前些日子,我去一个公司面试战略企划经理,老板给我重点推崇的是一个他们用了七年时间做出来的产品,而该项目在我眼里纯研发时间应该不到一年,而且我的朋友确实已经做出了样机,并且我想策划的是比这个更高级的产品。所以,我就与老板商量那天一切的交谈都不做定数,等我准备好会带着我们的样品过来一起比较比较,老板欣然答应。之后,我通知那个朋友准备样品,那个朋友说帮忙可以,但不建议我这么做,并根据我的描述阐述了他的理由。然后,我又和另一个朋友说这事,她从另外的角度表达了不建议我这么做的理由。再然后,周末我想了两天,周一就告诉他们我同意他们的看法。30多岁的我,不服输,固然好,但还这么冲动,就显得不成熟了,离张弛有度还有点远。试想,如果我的样品不如老板的,那我将自取其辱;如果我的样品比老板的好,那么有两种后果:一者老板颜面无存,情何以堪?二者老板对我寄以众望,势必严加苛求,岂不自找麻烦?这件事,也许可以有其他的沟通解决途径,但我对如此做法,深表汗颜。由此,为了不再扩大不良效应,我决定放弃产品对比,也就放下了那颗貌似仍然放荡不羁的心。之后,释怀了。
经历过,才懂得,用事实构建思想,再用思想去分析事实。往复循环后,才发现了顺势而为的奥秘,才获得了借力打力的成功,才加深了审时度势的意识。如此,人生的格局才能有大小,境界才能有高低。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这句话广泛流传在中医学之中,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好多时候我们是受限于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的取决程度之中。用身体构成来解释则是血液不够循环则造成了部分器官的不通则痛。长期的身体姿势不正确,对身体的不爱惜,个人肠胃的不适时蠕动等都会造成不通。但是最重要则是这句话后面更为深层的意思。痛则不通(心),通则不痛(心)。
每个人在乎的点与其所需也有所不通。不通达的时候我们很难去做好每一件事而更多的时候则是去追求完美。 可能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喜欢寄托追求于完美成为一个完美主义的人。可是很多时候换位思考下,人生也就是一张白纸,简洁不染,可是谁能保证做事情一尘不染不留下任何遗憾呢。白纸上有一滴不小心的墨水你会用放大镜去看这个瑕疵还是用你一口气息去吹散,可能形成的是一幅记在你心灵的画。吹出的长短,强弱取决你的气息。我们形成了一幅画参天大树也好,繁星满天也好,浩瀚大海也好,墨水定义的好坏在于你自己。遗憾其实也是一种完美,扩大的自己的痛苦则永远不会通达。痛在于自己的出发点行驶的错误,通在于自己的想法改变方式的正确。
恰逢其时很多时候想要去不痛反而不能做到张弛有度则变得更加痛苦。放下你所谓的寄托完美,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脱掉衣服面对世界的人,亚当,夏娃都如此。当我们好好的去拥抱世界的时候,面对社会的冷眼热讽,不温柔对待,小人般的圈子,君子般的表达,难以分辨的真假是非。你会慢慢把衣服穿起来去维护你的尊严。太在意别人的观点,活在别人的角度上。在恒久不变完善自己的过程中慢慢变味了,穿衣服是保护自己,脱衣服则是在面对社会的不公平处境下的波澜不惊。做一个完美的人是人人向往的,人人寄托的点,但是遗憾则是另一种面对世界波澜不惊的美好。
没有所设想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都是另一个轨道的人,红到发紫紫到发黑,黑色是吸收所有负能量的颜色,白色则是反弹所有负能量的颜色。当我们是反弹所有正能量是那时正好你的痛点放大了,还是当我们吸收了所有正能量的时候恰好所有的不完美则真正得到完美。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你要选择痛定思痛不去选择痛定思通的话。很多时候都是南辕北辙重复绕个圈到你的出发点。心灵通达了,做事反而牵挂少了。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抓着自己不收手则越过越难受,不顺利会伴随你一生,朝夕思则朝夕累,懂得取舍,适时割舍,不要改变改变不了的事情,成熟了就放下了,放下了则通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