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孔子说:“我经常整天给颜回讲学,他总听得很认真,对我讲的内容从来没有不同意见,给我的感觉就是他有点愚笨。等他离开之后,观察他的行为举动,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能有所发挥。由此可见,颜回不是个笨人呐。””
【今日主题】
论事别着急提问或反驳,留点时间自主思考。
【一起来品读】
01、颜回为什么如此地深受孔子的欣赏呢?
提及颜回,我们都熟知,他可以说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还指望着将来他能传承自己的学问。
以上这句话中,表明颜回对孔子的话那是什么都点头称是,不参与质疑和提问,说完就回去照办了。
按照我们当今来看,若是老师抛出来一个观点,或者提出一个道理,受欢迎和鼓励的,往往是那个当面积极提问,参与辩论,勇于质疑的人。
这样的人,能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也显得有在认真听课,有自己的见解。
这也是多数人所提倡的。
可是颜回却不这样做,他对老师的讲解,不问不说,看起来我们会认为是缺乏主见,缺乏思考。
要知道,众多弟子中,比如,子路,子贡,宰予,勤于对孔子的一些言论提出疑问,唯有颜回与大家大不相同。
孔子起初以为,颜回有点笨,自己无论说了什么,什么也不问,都只管去做。
一直常如此。
可是他后来为什么如此地深受孔子的欣赏呢?
原来,当孔子去观察其平常生活的行为表现时,才算是“见识”到了颜回的厉害之处。
他发现颜回对自己说的言论是真的开悟了,不仅将其合理切实地作用到行动中去,还存在着颜回本人自己的扩充发展。
我们反观众弟子,他们喜欢发问,有可能是因为着急而缺乏自主思考,依赖老师解答心中疑问,直接进行探讨。
表面上思维很活跃,但事实上有可能没有深入地思考,只是依赖同老师切磋交流。
在孔子看来,颜回的做法才是智者之举,值得肯定。
02、针对老师的言论和见解,颜回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故事:
一个修行之人,跟一大师抱怨道:“我的老师水平不够,行为不检点,经常做一些违反戒律的事情,我不能跟他学习。”
大师就跟他谈话交流,一边说,一边拿起一把糖丢在沙地上。
不一会儿,招来了蚂蚁。
大师说:“你看,这蚂蚁怎么只搬糖,不搬沙子呢?”
学生回答:“蚂蚁又不傻,搬沙子没用,它要吃的是糖。”
大师说:“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搬沙子呢?为什么自己总是去观察老师不好的地方呢?你应该学习老师身上那些有用的东西,看到老师身上有价值的部分。”
颜回正是这样一个人。
他能做到“不违”,也就是对老师说的话先是听进脑海,先不违背和质疑老师的见解。
但是并不代表,他会毫不思考,全盘接受,然后立即投身行动。
孔子说的话,未必就是金科玉律,说得不对时,他只聚焦于老师话里值得关注和有用的地方。
他不理解孔子说的某些话时,先是不着急发问和反驳,然后回去仔细推敲琢磨,留些时间,自主思考,筛选出其中有价值有道理的成分,而后内化,践行。
无论是什么事情,无论何时何地,如果我们都能够如同颜回这般,不着急反驳,自己先在脑海中思考清楚,再形成自己的看法,有选择性地采取行动,不仅能够省去很多麻烦,更能利于自身的认知成长。
当然,我们也可以发问,思维的碰撞有利于我们产出智慧之花。
前提是,一定要动脑足够思考好了,才去提出自己的观点。莫是别人才说了一句话,自己就开始不断发问或者质疑。
有的问题,思考过了就可以不用再继续问了,因为思考的过程中就已经把问题攻克了。
同时也只有真的思考过了,才能问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
无论何时何地,这种思考的方法值得我们践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