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5

这本书非常厉害,值得一读再读。为什么?我就说一点。2009年6月第一版,2013年10月第三版,到2017年7月已经第23次印刷。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多么厉害的书才可以做到如此多次的再版和印刷。

这本书是我第二次运用《高倍速阅读法》书中介绍的影像阅读法来进行阅读的。

按照影像阅读法,一共有五个步骤。前四个步骤是准备、运行、影像翻阅、复习,我用了25分钟完成。

第五个步骤:激活,书中介绍了四个方法,超读、摘读、跳读和思维导图。我打算结合写读书笔记来进行激活这一步。这就有点类似于找到要点后仔细阅读的摘读。

我在第四部复习时找到了11个触发词,所以我的读书笔记就围绕这11个触发词进行。

一、心智

心智究竟是什么?简单的说,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心智与智商不同,大多数人都拥有正常的智商,但并非每个拥有正常智商的人都拥有正常的心智。

二、与时间做朋友

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很简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搞清楚什么是正确的事情。

三、关注步骤

所谓三思而行,在作者看来,就是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虑相关的三个方面,what~内容,why~原因,how~方法。

四、感知时间

时间是可以感知的。在这个章节,李笑来说他的好运之一,是竟然在2005年的某一天在网上闲逛时看到了一本书—《奇特的一生》,这部被定义为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文献性小说,讲述了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如何通过他所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在一生中获得惊人成就的故事。这是一本很薄的册子,所以李笑来用了不到一小时就读完了,并且喟然长叹,与他这种普通人来讲,这种大师的境界正可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知易行难啊。

在这里李笑来还介绍了,李敖写日记的方法。就是做每天的事件日志,除了自己经历的事件之外一概不记,尽量不写感受,不写感想,只记录事件本身。如某年某月某日在延吉主持经销商大会,拿到奖金多少元?某某请我吃饭,算算有四个月没见了。

李笑来说自己至今还保持着这样的习惯,并因此受益无穷,做这件事其实每天只需要花十分钟左右。这种简单的做法是有巨大好处的,每年下来他就知道自己一年都做了些什么,仅仅这一点就非常宝贵了,到了30岁以后,他才觉得自己做的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慢慢多起来。

鉴于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实在是太牛了,我决定以后去买《奇特的一生》来看。

五、效率本质

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六、自学能力的基础是阅读能力

七、学会倾听

为了真正做到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回顾与预期。

所谓回顾就是说,说者刚刚都讲了什么?所谓预期其实只不过是猜测,讲者下一步有可能会讲什么?

最后我们还要养成一个习惯,一旦决定倾听,就要主动帮助说者进入倾诉状态。

八、兴趣

当你一件事情做不好,说自己其实对其他事情感兴趣时,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逃避,如果真的让你有机会去做,你说的那件事,可能也会马上发现,那也不是你真正的兴趣所在,说来说去是顺序的原因,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九、人脉

从整体上看人脉当然很重要,不过针对某个个体来说,比人脉更重要的是它所拥有的资源。

有些资源很难靠白手起家获得,例如金钱、地位、名誉,然而有些资源却可以轻易从零开始积累,例如一个人的才华与学识。

十、鼓励

李笑来有一个尽量坚持的原则,永远鼓励身边的人,哪怕多少有些盲目,哪怕这个人并不是他的朋友。

因为李笑来发现敢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的人不仅是少数,还是少数中的极少数,所以鼓励一个人是没有什么风险的。

当我们不停地鼓励所有人的时候,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最终我们会发现自己开始进入一个他人无法想象的状态,成为一个不需要他人鼓励的人。

11、雄鹰与蜗牛

能够登上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这是一个非常老套的故事,之所以我把它作为我的触发词,是因为这是俞敏洪专门为这本书写的,文章中的唯一一个详细述说的例子,用整整一段仔细叙述并谈了自己对此的理解。

所以。像我们这种小白完全可以拿蜗牛来激励一下自己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