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上一章节,老子说明了失道,天良自性不圆满了,才提倡后天的种种仁义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本章是讲述如何依道治国,从失道的一个状态,让人们返璞归真,合于自然,圆满人之天良自性。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圣弃智,与《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是一个意思,不人为推崇圣、凡、智、愚,人们不为了追求名誉地位而起争端,这对人们是有百倍好处的。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不强调仁、义这些人为附加的所谓仁义道德,仁义礼智信,人的天良自性所本有,人们顺良心做事,自自然然,不加推崇,为仁不认为仁,为义不认为义,借用上一章节中的句子“百姓皆谓我自然”。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这句话与《道德经》第三章“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是一个意思。利,货利;巧,玩弄花样;不推崇物质至上,不人为推崇稀有物品的价值,让人们不执迷于追求物质,则人们也会不起盗贼之心了。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文:规章制度,文件
属:归属
见素抱朴:素,本来,原来;朴,未被开发的原木,引申为本来之意。同“素”。
见素抱朴意思是认识到自己的天赋良知良能,并能一直守心不移。
私:私心杂念
绝学无忧:绝学,就是致知。“学到无学处,入道方入门”这是明理,明白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大学》讲格物致知,“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就是先从人人明理,再到人人修身,再到家齐,国治,天下平的过程。明理是首要的,致知才能明理。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这三者光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约束是不够的,所以要引导民众有所归属,让大家认识到自己的天赋良知良能,并能一直守心不移。清心寡欲,致知明理,则天下无忧。
参考书目:
张玉林先生著《中华民族养生健身心要》
张玉林先生著《儒学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