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以前自己可以在一个群体中脱颖而出。里面的每一个人都会认得我,后来发现不是这样的。想要在群体脱颖而出,要不是能带领着群员往一个目标前进,要不就是阻碍着这个群前进。而我们更多人,是跟着大队走的想法。没有太大的意见,也没有太大的建议。而我大概就是这类人,关注每个人的想法,想尽力满足每个人的要求。其实到了最后,谁也满足不了。
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只能满足大部分人。记得大一刚开学的时候,为了增进我们新生之间的感情。我们十几个组成一队玩游戏,而我碰巧做了组长。其实也不算碰巧,因为这是我们十几个人推选出来的,就这样我中奖了。每个组员可能会有几个想当组长,也会有根本不想当这个的。想当组长的,可能还在考虑,当我第一个说话之后,他们想当的冲动可能就放下了。不是因为我优秀,而是大家都不熟,不想去争,不想尴尬。所以在一个群体里,第一个站出来说话的人不一定能做领头人,但他可以干掉一部分人。
站出来说话,其实需要勇气,需要气场。我是一个在公开场合说话会胆怯的人,但在一群体里发言却不会胆怯。公开场合是指类似于演讲之类的场合,那种场合,所有人都会注视你,更多的是听你的演讲,你的逻辑,你的台风。会带着一个评判的角度去听你说话,相对于在群体里面讲话,这个严格多了。所以我会害怕这个,到了台上我会紧张,脑子一片空白。
但是谁都想有更完美的自己,这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我在想,我为什么会害怕。其实就是因为害怕失败,害怕被否定。然后从此掉进了一个泥潭里。每一次重新站在台上,并不是想着要怎么去讲好一个主题。而是在想,底下人怎么去看我,会怎么评论我。很多人会鼓励你说,不要害怕,站在台上你已经赢了一大部分人了,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害怕。在没收到负面的评论之前,或许这个鼓励是有效的。但当你收到一些负面的信息时,你可能会推翻了前面的所有。
其实如果要我说,所有的鼓励就是要打强心针,强心针就是增加自己的信心,以及当面对打击是的心理承受能力。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后面,人都是要持续的成长的,你的人生不止这一次,或许后面还会有各种形式类似的经历。当我们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将不会再关注于别人批评。而是更多的关注,我去做这件事的原因。我为什么要去做这个事情,事情的目的达到没有,没有达到是什么原因。
去做事情的动机,可以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就像一个能量补给,会让人得到一些奖励之类的。而内在动机就像一个精神补给,它看不见摸不着,但确确实实存这。当内在动机大于外在动机时,你对事情的执着度会更强烈。你会想方设法去完成这件事情,就好像你很喜欢的女孩子,你在用尽方法去追求她。
我们都在成长,但成长是需要去经历各种的事情的。失败的,成功的,都需要经历。然后再这其中重新总结,看回头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看看那些,自己当时认为过不去坎是怎么过来。然后你就会发现,人生不过如此,还活着就要往前。就算你自己站在原地不动,时间也会让你往前走。与其这样,为何不自己主动往前,和时间同步。这样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不是吗。愿你我都有一个平凡而不贫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