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络平台学习了一篇关于如何识人的文章,其中里面提到的识人的四个观察锚点,我感觉非常不错,特意整理了一下。
文中所说的四个锚点分别是自我评价倾向、人际合作风格、内在诉求、稳定性。
自我评价风格,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一个人是习惯高估自己还是低估自己,从外在表现来看自我评价风格又可以分为,过度自信、自信、不自信三个类型。
我以前有位喜欢高谈阔论的领导,常常能够听到他在同事面前做很多的承诺,“行,这个交给我没问题。”“这个事情我可以很快搞定。”“这个事情很容易啊。”但是最终能够按时按量完成的却非常的少。以前自己总觉得他是个吹牛大王,所以一直以来对他颇有成见,现在想想,如果用“四锚点”来看,其实他只不过是在自我评价这个维度属于“过度自信”这类型罢了。对于这个类型的人的话,我们就应该酌情去掉点水分,而反之,如果自我评价风格属于“不自信”这个类型的人,我们就应该认为他说出来的话、作出来的判断比较保守,风险意识比较高。
人际合作风格,是指从人与人日常交往时的外在表现,我们可以通过两个维度来进行区分,分别是能量值和边界感。能量值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这个人是否有足够的“power”,他是否有强大的内在动力,远大的事业梦想。而边界感,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是否分“彼此”、分“你我”。
记得自己小时候总会对朋友进行等级划分,谁是我最最好的朋友,谁是我最好的朋友,谁是我的好朋友。然而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排第一的好朋友竟然对其他人也和对我一样的友好,并且把其他人也当成了自己最最好的朋友,当时自己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失落感,甚至都在想是不是自己对她不够好,或者自己不足够的优秀才不能成为她唯一的最最好的朋友呢?当然自己那个时候还比较小,并不知道其实这只是每个人的人际合作风格不同罢了。
从能量值和边界感两个维度来区分,我们把人际合作风格又可以细分为,独立王国、匠人、协作者、大平台,几个细分类。从我和我的好朋友来看,我的这位朋友属于“大平台型”,她性格开朗,积极乐观,总能够和所有人都可以打成一片。而我更像是“独立王国”型,虽然我也比较积极和乐观,但却并不像我那位朋友一边交友广泛。“匠人”指的是那种专注在个人领域,不太愿意和他人发生过多接触的人,这种特质在很多专家身上体现的比较明显。“协作者”指的是那些主观意愿不强,喜欢随大流,愿意支持别人的人。
内在诉求,是根据心理学家麦克利兰的三大需要理论区分为的,分别是权利需求、成就需求、亲和需求。这个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样”,说的是人内心的底在诉求,有人追去权力和地位,喜欢掌控权和影响力;有人喜欢追求挑战性的目标,喜欢追求事情做完美;有人追求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希望自己被更多的人接纳和被喜欢。内在的诉求不同,外在的行为表现也就不同。
稳定性,是指底层情绪的稳定性,也指一个人对自我情绪的掌控能力。以前一家单位中,自己总是和一位同事不对付,三五句话基本对方就要暴跳如雷。那个时候自己才进入这家公司不久,各个方面还很生疏,面对这样的情形总是不知缘由,自己常常思索是不是自己业务不够熟练,对公司的沟通文化不了解,导致和对方语言不通。
其实稳定性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不稳定型的人内心情绪波动频繁,抗压能力弱,易焦虑、紧张。而稳定型的人情绪稳定,表现一致,意志坚定,自控力强。上面我的这位同事属于不稳定型,事实上,他在我们日常的管理会议上也经常的大发脾气,暴跳如雷。
以上便是识人的四个锚点,这四个锚点虽然不足以深入的去了解和判断一个人的性格特质,内在属性,但是对于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快速的从框架上去了解一个人还是非常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