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我敢说我是第一批雷老师《心理罪》系列的粉丝,想起当年因为蹲在火车站书店偷偷看书,误了回学校的火车,不想再买票就逃票回去了,那时候时光正好,我也年青,火车还未实名制。也曾感动流泪,也曾义愤填膺,也曾血脉喷张,也曾瞠目结舌,小说还可以这么写,犯罪还能这么的艺术。这次受邀参加《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超前点映,想想现在还有点儿小激动。
与原著比较,这部电影改动还是很大的,可能是根据系列小说最后一部改编的,所以对于原著粉来说看起来真的很不适应。但是整体来说这部电影还是很成功的,删减了很多涉及前几部的剧情,为了将故事讲的圆满,可以看出编剧还是很用了很大一番心思的。这对于初次看电影的观众来说真的是太照顾了。也可以看出,导演是想一改之前国内犯罪电影的形象的野心。所以没有看过原著的人,又特喜欢悬疑和犯罪电影的人,去电影院看吧。
但是作为原著粉丝,怎么看都是很不舒服的,当时看书的热情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替代的。这是个人问题,和电影改编无关。所以我尽量抛开原著的影响,谈谈这部电影。
演员的阵容还是很OK的,大陆和港台的粉丝都是有照顾到,这是导演出于电影票房所必须考虑的。很多人评价一部电影,总是爱从演员的演技入手,这点我是很反感的,首先每个观众喜爱演员的程度不一样,所以评论出来的结果总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偏差的,所以这点不做评价。我之前喜欢的女孩还是邓超的铁粉呢,我也跟着她看了《中国合伙人》,但是我却对黄晓明演技产生了明显的改观,即使他后来又掉回去了。好吧又跑偏了。
以前我常说,不想当导演的演员不是一个好的影评人。这里就和之前国产的犯罪题材片子做个比较。之前国内的电影多已喜剧片票房居高,而犯罪题材的电影要么被广电的审核标杆拒在门外,要么就沦为喜剧片,真正渲染犯罪的情节要么以画外音略过,要么被特定的画面代替,只是寄托于观众的想象,不能说这种处理不好,只是缺少了那么一点点让观众能够体会到的恐惧感。于是乎我们都喜欢看国外的悬疑电影,觉得那才是最真实的感官刺激,心理享受。这部电影呈现出来的,较之前的影片还是做了很大的突破。
但是并不是意味着电影要真正的去宣扬暴力,观众真正想要的是真实感。因为唯有真实才能给人以共鸣。
回到电影,剧情方面,碍于原著影响,有好多话要讲,但是讲出来是没有意思的,对于没有看过的不公平,对于看过的又太过于牵强,这里不做比较了。简单说一下,前一个小时的几个犯罪现场的形式感强于李易峰版的《心理罪》,对于原著的还原度也是相当的高,这是原著粉认同的,但是后半段就真的有些拖沓了。
关于电影的立意,致敬奋斗在一线的民警,一开始真的觉得是为了过审强行拔高的,后来思考再三,觉得这太过于阴谋论了。我们之所有能够安稳的生活,也许我们没有亲眼看到,但是和人民警察真的息息相关。也许近些年来,警察城管的形象一直在刷新我们的价值底线和信任底线,但是我觉得这世界还是好人多,好警察自然也多的。当然我希望会更好,更希望罪犯更少。
最后吐槽一下:请不要在蹭李天一的热度了,抓典型,树标杆不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