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还是我一贯的做法。大家对我生气时,我就会不自在,只要能让他们重新喜欢上我就行。所以我承认自己就是个十足的混蛋,还向河鼠保证会改正我的行为举止。”
感想:我们总会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活得越来越不是自己,一味的迎合别人自己也丢失了自己,可以积极采纳别人的意见,但是不能失去去了自我。
2.可好像那样还不足以羞辱我,獾接着说,我父亲让他不要告诉我,因为——我现在还清楚记得他说的话——‘他是个好孩子,可生性轻浮善变!
感想:作为父母平时的言语对孩子的影响非常之大,有可能最爱的人往往会伤你最深,良人一句三冬暖,恶人一句六月寒,夸奖的话可以脱口而出,但诋毁他人的话要三思而后行,因为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我们要有强大的内心,也要有不伤人的教养。
3.‘自我’来自拉丁文,代表‘我’这个词。而当我们问‘他处于什么状态’时,我们其实是在问‘他存在的模式是什么’。所以当我说一个人处在‘儿童自我状态’时,我是指他的行为和感受都像一个孩子。这不同于‘幼稚’,而是‘像孩子一样’。”
“‘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你一定知道在刚出生时,我们只具备几种最基本的情感。幼年时,这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正因为这样,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具体的情形和场景因人而异。”
儿童的基本情感:快乐、深情、愤怒、悲伤、恐惧。“所有这些情感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所谓‘自然型儿童’,而这是整个‘儿童自我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蛤蟆先生说“我之前从没意识到父母其实拥有巨大的权力,可以对子女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他们可以爱孩子也可以抛弃孩子,可以宠爱他们也可以虐待他们。你能拥有怎样的父母,就像买彩票一样,得看走不走运。”蛤蟆若有所思说道。看来这就是原生家庭环境和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4.不知怎的,苍鹭倾听并不断向蛤蟆发问的方式,使得蛤蟆觉察到了自己的种种想法和感受。渐渐地,他开始在很多方面探索和审视自己,以前他根本想不到要这样做。换句话说,蛤蟆开启了学习模式。
感想: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感受内心自己真正的想法,不要只为了附和别人一味迁就别人。
5.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如果你否认它们,不论是用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体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样,你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残缺的人。”
感想:要想解决内心的心结和问题,就要接受它的存在,正视它的存在,而不是一味的去压抑和无视,逃避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6.这种悲伤深深感染了苍鹭,他静静坐着,尽力走进蛤蟆的回忆,去体验蛤蟆的悲伤——这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大程度的感同身受,这便是所谓的“共情”。蛤蟆也感觉到了,这无声的支持和理解带给他直击灵魂的力量。
感想:没有什么是能够感同身受,莫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当你与他人倾诉了自己深切的痛楚与苦楚,对方要么是几句略显苍白平淡的安慰,要么是对客观事物的敷衍评价,其实,你最在意的终究是你自己内心最深切的感受,无关别人其他。苍鹭走进了蛤蟆的回忆里,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此时他们达到了心灵上高度的一致,做到了“共情”,
7.可对大多数人而言,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很少有人能完全达成这点,有些人能部分达成,而很多人则会依赖一辈子。”
顺从行为可能导致有些人学会了把依赖当成生活方式。换句话说,这些人永远都没有真正长大成人。”苍鹭说。
感想:如何做一个真正独立的人?不仅仅是指生活,更指的是心理上的独立,而现实生活中“巨婴”类大有人在,我就一个顺从的人,大家都认为我是一个没有个性,甚至没有脾气的人,顺从行为的后果就是把依赖当成了生活方式、而且依赖大部分还包含着懒惰。
8. 顺从行为”的那一页,标题下面写着“同意”“取悦”“道歉”和“依赖”。
感想:有时候我也是这样的人,明明是对方惹怒了我反而最后觉得都是自己的错,反而感觉内疚不已,为了缓和矛盾甚至主动想向对方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