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四小学教育专业的实习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班级管理风格的微妙变化及其对学生产生的深刻影响。我在实习学校前期帮助老师管理学生时,倡导以温和的态度感化学生,这种理念旨在营造和谐、宽松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爱与理解中成长。然而,随着班级管理工作的推进,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一些挑战,使得我的管理风格逐渐走向严厉。这一转变引发了我对“小学阶段教师该不该用严厉的态度管理学生”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温和的管理方式犹如春日暖阳,能在班级中播撒下爱与关怀的种子。在实习初期,我秉持着耐心与包容,用温和的话语、鼓励的眼神和亲切的笑容与学生互动。这种方式确实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许多学生愿意与我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班级里洋溢着温馨的气息。例如,有一位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温和的引导下,逐渐敞开心扉,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让我坚信,温和的感化力量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激发他们的积极向上的动力。
然而,教育之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级中出现了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的行为逐渐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秩序。尽管我多次以温和的方式进行劝导,但效果并不理想。他们似乎将我的宽容视为纵容,课堂上的喧闹、课间的追逐打闹甚至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我开始反思单纯的温和管理是否足以应对所有的教育情境。
为了维护班级的正常秩序,我不得不采取更为严厉的管理态度。我加强了纪律要求,对违规行为明确了相应的惩罚措施。起初,这种转变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班级秩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与此同时,我也察觉到了学生们态度的微妙变化。一些学生开始对我产生敬畏之心,与我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远。曾经那个亲切的“小胡老师”似乎变成了一个严肃的权威形象,甚至有调皮的学生戏称“小胡老师你都跟着班主任学坏了”。这句看似玩笑的话语,却如同一把利刃,刺痛了我的心,也让我陷入了更深的思考。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的管理态度无疑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温和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感受到尊重与信任。但过度的温和可能导致纪律的松散,使学生缺乏对规则的敬畏之心。而严厉的管理能够迅速建立起班级秩序,让学生明白行为的边界,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然而,若严厉过度,可能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引发他们的抵触情绪,甚至对学习和学校产生恐惧心理。
经过这段实习经历,我深刻认识到小学阶段教师管理学生不应简单地偏向于温和或严厉,而应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微妙的平衡。在日常管理中,应以温和为底色,用爱与耐心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尝试。但当面对违反纪律、破坏班级秩序等原则性问题时,必须适时地展现出严厉的一面,明确规则的不可侵犯性,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同时,教师在实施严厉管理时,也要注重方式方法。严厉并不等同于简单的批评与惩罚,而是要让学生明白教师的出发点是为了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在批评之后,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与支持,帮助他们改正错误,重新树立信心。此外,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和具体情境灵活调整管理策略,做到因材施教、因时制宜。
小学教育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班级管理则是这场旅程中的关键环节。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我们应在温和与严厉之间找到平衡,用智慧与爱心去点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引导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班级环境中茁壮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