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十三邀》
有一集采访人类学家项飙
对谈中他提到一个概念
叫做“附近的消失”
他说现在的人们一直在追求一种超越感
却对自己所生活的日常变得疏离而陌生
譬如一名非常了解GRE考试的中国学生
可能连自己住的小区、家附近的菜场、学校都描述不清楚
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都是不重要的
这让我想起去年和爸爸去澳洲旅游的时候
飞机上的娱乐系统有一个3D地图的小程序
每次从一阵昏睡中找回点意识
我就顺手点开地图
看看我们现在飞到哪里了
我喜欢在俯视界面找那些飘在微茫大洋中的点点小岛
好奇着此时此刻,下方这个小岛上的人们正在做些什么
吃饭、睡觉、拉屎、捉鱼、发呆,啊!总不会是在做ppt吧
比起热衷于寻找地球上犄角旮旯的我
爸爸总是把地球转到中国版图,对准上海放大再放大
然后指着图喃喃自语:这块是外滩、这块是浦东机场、这块大概是我们小区
每飞一段时间,他都要打开地图确认一遍小区位置
就好像出门前在腰上栓了根救生绳
必须时时回观,才能确保家宅平安
他唱他的《常回家看看》
我唱我的《外面的世界》
我原本把这一切都归为代沟
被教授这么一说又孩怕了起来
我会不会就是这么个“舍近求远”的人
一心开眼界,却是个灯下黑
越想越感到焦虑吐丝
宛如“我的附近”真的在被一点点蚕食殆尽
一着急我抓起了保命手机
我……我点开了微信
我点开了“附近的人”
诶?桥豆麻袋
好像哪里不对
我望向窗外陷入沉思
我的附近在哪里呢
该从何寻回我的附近呢
我拿起垃圾袋
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