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为了实现真正的高效阅读,而不仅仅只是翻过即忘,去看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刚看完感觉收获蛮大的,作者是以写论文的方式编写的,严谨全面。根据书的种类和我们阅读的目的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分别是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但是看过之后,我想要实践时,发现可操作性不强,而且好像也并不能让我读过一本书后在我脑海中留下更多痕迹。
反倒是最近在看的《学习高手》,里面提到的速读和精读方法,可操作性蛮强的,更有助于我现阶段的阅读。
它里面提到的速读分为三步:规划、执行、回顾。规划即先确定需要速读的材料和范围,以及放在该阅读上的时间。执行时使用番茄工作法,高度专注完成,其中阅读过程中重点的部分可以比次要的部分多花一些时间,它写的比重是7:3,我个人觉得可以按需调配。阅读完后再用三分钟电影回顾的方式过一下看过的重点内容,关键语句。
而精读部分则分为四步:预热问题、做笔记和批注、阅读完成后摘抄关键段落、写读后感。相对于速读的快餐而言,精读则是对精品的细斟满酌,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思考在其上面,重点是要跟作者“交流”、“对谈”,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并且发表自己的意见,是赞同、反对还是中立。
好的方法是值得借鉴的,我打算以后阅读上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刻意练习。但是也不免生出疑问:为什么我就不能想出这种高效的、实用的阅读方法呢?这几个步骤难吗?
自认为并不难。只是我们在平时阅读时没有好好去思考和改进这些问题,即便觉得有些地方不对,也没有去分析和总结一套方法论来改善。有时可能只是觉得我应该读得更快点,有时觉得我应该读的时候多思考,有时觉得我读完了应该复述和总结一下,都是零散的点,并没有成体系,而且只是浮于表面,没有进行深度思考,比如我要更快,那是多快?现在是多快?每分钟读多少页?一本书花多长时间读完?我说要多思考,那是应该怎么思考?复述和总结是以什么形式总结?再进一步的,我如果想到了这套体系化的方法,我能否严格执行呢?
一叶知秋,这或许就是厉害的人和一般的人之间的差别吧?他们会想得更全面更深入更详细,将每个自己遇到的问题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并每次执行到位,继而形成习惯。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