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位处中原腹地,自古便是人杰地灵,更有“十三朝古都”之称,如今踏上这块承载过华夏文明数千年历史的土地,惊叹于古人智慧之余,只剩沧桑与迷离。
洛阳原本并不在旅行计划内, 一切巧合均因出发前无意间查了查郑州到洛阳的火车票,单程慢车才需一个半小时,当即决定改道去洛阳。
旅行的随意也增加了此次洛阳之行的神秘,出发前只粗略规划了行程路线,而未像往常一样进行景区科普,从揭秘游玩变成了探秘游玩,自有一番别样乐趣。
出发的早晨郑州下着小雨,新擦的鞋子又脏了,浑身也带着湿气,一路昏昏沉沉地睡到目的地,迎接的却是蓝天与骄阳。和西安一样,这里依然保有着古代城池的布局,街道笔直规整,道旁古代与现代建筑交相呼应,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没有大都市的闹与繁华,四处透着古朴与古韵。
据史料记载,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的某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神仙,金色的身体有光环绕,轻盈飘荡从远方飞来,降落在御殿前。汉明帝非常高兴。第二天一早上朝,他把自己的梦告诉群臣,并询问是何方神圣。太史傅毅博学多才,他告诉汉明帝:听说西方天竺(印度)有位得道的神,号称佛,能够飞身于虚幻中,全身放射着光芒,君王您梦见的大概是佛吧!于是明帝派使者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访求佛道。
三年后,他们同两位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带回一批经书和佛像。皇帝命令在首都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储藏他们带来的宝贵经像等物品,此寺即今天的洛阳白马寺。
以上便是白马寺的由来。
探寻城市的历史遗迹,必要观其寺庙,宗教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异常厚重的角色。宗教话题对于历史研究的学者而言也是一个尽量回避的话题,因为其间渗透的不仅有一个民族的文化,还有一个民族的政治。作为一个可谓“无神论者”的我而言,探访寺庙仅作为一种参观行为,所有的想法直观片面并且无证可查,仅作思想交流。
作为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个修建的官办寺院,白马寺的地位毋庸置疑,在探访过数个城市的数座大小寺院之后,白马寺还是让人印象深刻。除了中国传统的佛殿,院内还设有了国际佛殿苑,虽有网友用“不伦不类”四字评论,但单从参观角度而论,这样的安排其实不错,一寺便可领略多国宗教建筑,不虚此行。只是某些见到任何国家的任何佛主都要参拜一番的游人,实在让人费解,但也很好理解。
夏末的时候,去了一次横山寺,在正殿门口撞见了许多装有莲花灯的透明盒子,里面燃着蜡烛,盒子外面写着祈愿人的姓名及愿望,那一横排的莲花灯都来自同一祈愿人,好奇驱使,我偷偷看了她的愿望,也因此才了解了信仰者祈愿时的心情。她在上面写了两个愿望,一个上面有关忏悔,一个上面有关祝福与希望。
每到一处佛殿,我都要在门口伫立良久,看着那些闭着眼睛双手合十虔诚祈愿的游人,细细联想他们的故事,不知道他的这份祈愿中是有关忏悔?还是有关祝福?
齐云塔,本称“释迦舍利塔”,塔前立有文字说明“右绕佛塔功德无量”,所以人们都在围着它顺时针绕圈。
如果你问我,一个人的旅行会不会寂寞?我会回答,“不会,因为美景实在目不暇接,来不及寂寞。”但镜头里一个姑娘的出现,却让我的心狠狠地痛了一下。她一个人坐在红砖别院门口的石阶上,擦拭着泪水,偶尔有游客从她面前经过,她便别开视线,试图掩藏起自己的委屈。她刚刚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一个人坐在这里默默地哭,无人知晓。
旅人的心情也是这般,并非所有的经历都带着愉悦,也并非所有的美景面前都有观赏的心情。愿她一切都好!
中国的国花——牡丹便因洛阳而闻名于世,有着“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白马寺里也有这样一片牡丹园,只不过此季节只剩下枯枝残叶,唯有白马寺门口的牡丹鲜花饼,还可以隐隐感受其香气。
惜别白马寺,前往丽景门与老集,一道城门外加一条长长的老街道,叫卖声不绝于耳,地方特色美食也是琳琅满目,文艺店铺偶有出现,店家的彩色旗帜迎风飞舞。这样的地方,北京叫做“南锣鼓巷”,上海叫做“田子坊”,杭州叫做“河坊街”,成都叫做“宽窄巷子”,哈尔滨叫做“中央大街”,重庆叫做“磁器口”,西安叫做“回民街”……去遍这些地方之后,真的无法再心动一点点,唯有这特色的不翻汤还深得胃口,外酥里嫩的肉丸子搭配粉丝以及薄饼,汤汁淡却有点鲜。
正是傍晚,最热闹的时分,广场上老人已经围聚,听一曲洛阳小调曲最是惬意。不远处,看牌的老人比打牌的还要认真,穿越一条窄窄的马路,传来烧烤的阵阵香气,有老人在逗弄一只泰迪,她笑起来的样子真美丽。
看,此刻的洛阳,才是它最真实的样子。
临别的这天,雨,雨雾中的洛阳更显神秘。
龙门石窟一行,仿佛跨越了千年轨迹,远山在雾中,密密麻麻的摩崖石雕尽显了华夏文明的魅力,难以想象古人用何样精湛的手艺雕刻出这些历经千年都依然保有姿态的造像,虽然有些已经被风化,但立于其间,依然有种肃然起敬之感。而埋于造像之中的政治隐喻,更为它添加了一丝神秘与威仪。奉先寺的大型艺术群雕,无疑是中国艺术石刻的典范之作,据说艺术其实只有两种作用:一种是审美,一种是信仰,而这里,却显然将审美与信仰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其艺术成就自然不言而喻。
与奉先寺群雕隔河相望的还有香山寺与白园,这两个地方均离不开一个伟大的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年居住洛阳18年。虽尊为“少傅”,但一生清贫,喜酒善诗,在龙门修香山寺,开八节滩,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死后遵嘱葬于此地。
雨雾中的香山寺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气息,寺庙虽小,却格外雅致,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称颂“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在九老堂中窥见了寺中各位长老的生卒年,80余岁起,亦有120余岁高龄的禅师,在那样一个年代真真不易,隐居山林之妙处估计在此。
临别的时候,洛阳依然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这个城市一如来时一样的静谧,撇去浮华,剩下的只是留在这座城市的记忆,我们终将成为历史里的尘埃,唯有这一份记忆才会永恒。
梦醒了,又是一段全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