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了解情绪是什么?
情绪是一种能量,没有对错,没有好坏,也不可能消除,情绪只能转化。
我们回顾一下平时对孩子的教养,以及曾经我们孩童时,父母对我们的教养,是不是经常说哭有什么用,想办法解决才是。
或者是一些比较强权的父母会说,不允许哭,憋回去,小小的人脾气那么大等等,这些都是在压制孩子的情绪。
也许孩子因为害怕,也许被父母的道理劝说,暂时恢复了平静。但是这一种情绪从来都没有消除,而是深深的压在心里,直到某一天犹如火山喷发,危害极大,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为什么孩子会有情绪?
我们要知道孩子不能控制情绪,与他的生理发育有关。
孩子的大脑关于情绪控制能力的部分还没有发育好。能够管控情绪的这个部分叫做大脑前额叶需要20~22岁才能逐步的发育好。
孩子出现情绪的时候,首先是用脑在反应,我们的左脑和右脑的分工是不同的,左脑是管逻辑的,他要想清楚问题、制定计划、还要做规划、要想办法、要找原因。
可是当他有情绪时,左脑和右脑之间中断开,被情绪分开了。左脑是理性脑,右脑是感性脑,所以左脑和右脑断开了,你再聪明再有想法也无法控制。
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就是不管不顾的,各种情绪,各种不讲理。所以我们需要先帮他把左脑右脑连接起来,他才能够发生正常的神经连接和神经递质的传递,才能够正常的思考。
就好比幼小的宝宝,不会读书不会写字,必须等到他发展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完成这些事情,那么控制情绪也是一样的。
请爸爸妈妈们要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允许孩子慢慢来。
情绪就是快递员
林文采的博士的心理营养里说,每个人都需要心理营养,而孩子有情绪时,是孩子在向大人表达,此时此刻需要父母给他心理营养,他渴望爸爸妈妈的看见,渴望被重视。
作为父母的我们,该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已经尽全力的为孩子好,而且孩子不断挑战我们的耐心底线。作为父母的我们,已经筋疲力尽。
你是否回忆起自己小时候伤心哭泣时的画面,父母是如何应对?
我脑海里闪出一个画面,在我三四岁时,一次吃饭时,鱼刺卡在喉咙,我害怕的哭了起来,那时我父亲没有安慰我,反而在我屁股上打了几下,还狠狠的骂道,谁让你自己那么不小心,不是说了让你小心小心……
也许父亲也许是担心着急,也许是爱,他也在那讲的道理,让我小心。但是那种表达方式让我感觉很冷漠,我并没有感觉到爱,这是我们父母很常见的表达爱的方式。
那一刻我非常害怕,才哭起来,我不需要别人告诉我怎么做,我只需要抱抱或者安慰。
换位思考,作为成人的我们,当害怕、伤心、难过、有情绪时,是不是只需要一个倾听者,而不需要喋喋不休的大道理。
心理治疗有一句话叫:看见即疗愈,听见即疗愈。
做到:情绪第一,道理第二。
所以,当孩子有情绪时,先看见孩子的情绪,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发泄情绪。
不去讲道理, 也不要说解决方法,仅仅是抱抱他,安慰她,听他哭,或者听他说。
如果你做不到温和,也许你也内心有情绪,那么请闭嘴,马上离开现场,给自己一些深呼吸,或者做一些让自己放轻松的事情,先让自己平静,至少不要再去增加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冷静后,如果孩子愿意,可以问问他为什么这样,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们要了解孩子这个情绪背后的真正原因。只有你知道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时,才能真正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或者满足孩子的需求。
父母要学会两个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本质找方法。
这不仅给到了孩子心理营养,而且还能教会孩子如何处理情绪,面对困难,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