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在绵广高速奔驰,天阴阴的,虽己立冬,山坡上黄绿掩印,柏树滴翠,杂树摇绿,依旧是生机盎然……
听朋友推荐,剑阁有个叫锯山垭的地方举行“大肉会"。很有特色,并己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车在剑门关下了高速,沿着水泥路前行,过汉阳虽还是水泥路,但比较窄,宽不过三米。坡坡坎坎到锯山垭己近中午。
一片刚整理出的开阔地,几个农民正在取下路口的红色横幅,他们告诉我们大肉会己结束,你们可以参观了解一下,下次再来玩。
开阔地周围绿树环抱,有一小小花圃,中立一石碑,上书:锯山大肉会。
对面一座舞台,几个妇女正在跳舞,似藏舞非藏舞,服饰简单,穿红着绿。舞台内有一横幅:锯山宣传队。
舞台边小小石阶,上去就是锯山垭垭口,所谓垭就是平整的山脊处一个缺口。
站在垭口,徽风徐徐,滿眼绿色。旁边一座小庙,香火还旺,两三游人正买香烛钱纸到庙门坎下焚烧。
庙内供奉着排排神像,并非我佛如来,有点儿非庙非观。
查百度得知:传说乾隆年间,一农夫在此开荒种地,发现一脸盆粗细地爪根,连砍三天三夜不能断。晚上梦见一白须老人告诉他:龙须不怕千万斧,只怕一来一去。於是天亮用锯则根断,根断则山缩,出现一个大的豁口,后则流传锯断了龙脉。
村民们就说得更玄了:某日袁天罡游到此处,观龙脉旺盛,於是挥剑锯山,去掉龙脉……
小庙不知建於那个年代,供奉群众祈求养蚕,六畜兴旺,送财得子的神像,历经毁损,目前小庙是1994年重建。
庙前和开阔地边是一排排石板垒成的石桌。据说此地村民喜养肥猪,逢年过节,婚丧嫁聚都要大办筵席,久而久之形成定例,最后演变成民间习俗"大肉会“。
大肉会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和十月初一各举行一次,当地方圆数十里的百姓以及慕名而来的游客纷纷聚集於些,享受盛行八百余年的"大肉会"。
石桌吃客八人,一砣三斤至六斤左右的肉,烧烤得滴油冒烟,於是挽袖执刀,大块朵颐,大口喝酒,谈笑风生……
想想都叫人咽口水,我们遗憾的离开锯山垭决定到剑阁老县城普安去吃午饭。
普安即剑阁老县城,南北朝时始置郡县,名南安,西魏更名普安。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是川陜的咽喉要道,前几年才将县治搬到了不远的新县城。
虽然已不是县城,人还是很多,随着起伏的街道,饭馆、服装店比比皆是。我和朋友三人来到城南古城门游览,穿过石拱的城门,城门上书:秀分阆苑,几个绿字。仰头是黑色的箭楼,挑角飞檐,古朴庄重。站在这里不由人思绪飞扬,三国时的铁马金戈,旌旗呐喊似乎呼之欲出……
我们来到一条小街饭馆,叫了麻婆豆腐,炖猪脚,干办牛肚,烧牛肉,肝腰合炒,回鍋肉。
失望的是偏咸,连豆腐也不地道,还不如江油那些歺馆的味道。
我们决定不走高速,从国道108线旧路返回江油,沿途可以观尝翠云廊风景。
翠云廊古称金牛道,旧时出川必经之途。古柏叁天,一路柏树森森,有的腰大三围,树冠覆盖几十平方米,遮天蔽日,就象一条绿色长廊。相传系三国张飞所植。
水泥路蜿延曲折,跌岩起伏,九转百折。车时而与古柏擦肩而过,时而穿过古柏的夾道,柏香扑鼻,心旷神贻……
思绪也常常恍惚,好象张翼德执蛇矛策马呼嘯奔驰在古道之上……
时而又联想到当年李白到此,高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沖波逆拆之回川……但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诗与景充滿胸襟,这条道我己跑过很多次,那时绵广高速尚未修建,每次到汉中都走的这条路,只不过那时是土路。
车轻快的奔驰着,我们有时停下来拍拍照,有时沿着绿径去寻找什么,是诗的灵感,还是历史的脚印?自己也说不清。
几十里路情景交融,如行画中。
过五连,到新桥,然后转道插江油小溪埧。
水泥路还是那样曲折连环,虽然车少人稀,还是得小心驾驶,急弯太多,视线也不太好。本来是玩,也不心急。
沿路风景也好,绿树排排,山坡上黄红交织,野草摇曵,那有冬天的痕迹。
车到江油市己五点多,回首北望,暮云四合。再看城里车水马龙,红尘滾滚……
2018年11月15日写於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