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道不远人:(二)人类文明及其发展之道

(二)人类文明及其发展之道

人类文明源于人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追求。人类文明发展史既是人类对物质世界及精神世界的探索、研究历史。下面就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人类文明的大致发展形式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部落文明

人类初始与天地万物同源,衍生于“道”,遵循于“道”,顺应自然,四时有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草木瓜果、虫鱼鸟兽为养,以雨露甘泉为哺,仰食于天,取之于地。因循于地,依树、崖、洞而居,群居以御猛兽,采摘甘草瓜果、捕获猎物分而食之。遇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山崩地裂则疑为神灵,敬畏有加,奉天地山川若神明,祈祷保佑以求平安。

上古之时,有燧人氏效仿山火钻木取火,以火煮食拒兽。有神农氏尝百草兴耕种药医,播种五谷。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炎帝以羊为主要肉食,以牛为图腾,圈养牛羊家畜,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则开始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们打井。”

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相互争战融合而成炎黄部落,于渭水、黄河流域奠定华夏文明之基。自此,部落之间相互争战融合,开启部落文明由盛转衰之旅——进入农耕文明及畜牧文明。

二、畜牧文明

部落文明时期,捕猎吃不完的虫鱼鸟兽进行人工圈养,逐渐将一部分野生动物家养化。一部分部落走上了蓄养牛羊等动物的旅程,开启了畜牧文明。

牛羊等家畜的饲养依四时变化、草木荣枯而自然增减,养殖地点固定不动则不利于牛羊繁殖生长。天地万物因循于“道”,顺应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万物遵循于“道”,仰食于天,取之于地,顺应四时,草木枯荣有序,动物则或迁徙、或冬眠以应四时变化。牛羊等家畜虽已驯化家养,但动物之本性不可变,仰食于天,取之于地,天寒地冻之时,地无所取之食,居无御寒之所,继续呆在原地,唯死一途。于是牧民们也只能顺应其性,跟着迁徙。所以畜牧民族因物而动,居无定所,随遇而安,善于探索,勇于实践。遇天灾地祸则避而远之,疾病伤痛、缺医少药则祈求于天、祷告于神,希望得到天、神的庇佑保护。故畜牧文明在精神世界方面多信奉宗教、信奉上帝、神灵。

三、农耕文明

神农氏尝百草、播五谷、兴农耕、研医药,奠定华夏农耕文明之基,炎黄部落继承神农之志,开启华夏农耕文明模式。据《山海经·海内经》曰:“炎帝以羊为主要肉食,以牛为图腾,圈养牛羊家畜,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则开始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们打井。”于渭水、黄河流域奠定华夏文明之基。

农耕文明以播种五谷、兴农耕为主,以圈养猪鸡牛羊等家畜家禽为辅,以医药方术解病患伤痛,以星象占卜以明四时变化、吉凶祸福。农耕文明所在之地,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四季温差变化不大,适宜于大多数农作物生长,农作物也宜于储存,解决了因季节变化而导致的食物短缺问题。于是开始建筑房屋以避风雨、防寒保暖,蓄养的家畜家禽也不再因为食物短缺、天寒地冻而迁徙。自此,农耕民族开始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天长日久,农耕民族家土情怀诞生,为以后的家国情怀奠定了基础。

在精神方面,农耕文明研究医药以解病痛,观察星象、研究占卜以明四时阴阳、吉凶祸福,虽然依然敬畏天地山川若神明,但是却立天子以替天行道,置九卿、诸侯辅助天子以司天下。所以,农耕文明虽然依旧敬畏神灵,但是已开始向人文精神世界发展,“道”成为其思想理念核心。“道”以其包容天地万物,尊道贵德,顺应自然的思想理念,赋予中华民族以乐观向上、虚怀若谷、崇德尚能、宽厚包容、敦厚朴实、热情好客等优良品德。

四、西方文明

畜牧民族善于探索、勇于实践。蒸汽机的发明宣告工业革命步入历史舞台。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交通运输,海运航空,通讯,信息技术,IT网络,书写下西方科技文明蓬勃发展的历史诗篇。在此期间,诞生了牛顿、爱因斯坦、哥白尼、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马克思等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为西方世界的精神文化注入了新鲜、丰富的能量,然而以追逐物质利益为导向的西方文化却仅仅将这些科学家、思想家的理论思想应用于科技发展,却较少应用于人文素养方面的建设。所以,在西方物质文明蓬勃发展的同时,其精神方面仍然滞留在对宗教、神灵的信仰方面,致使很多西方民族陷入神学迷雾而不能自拔。少数科学家、思想家,如马克思、恩科斯等虽然对此有所觉醒,但奈何其思想观念始终被排斥在主流统治思想理念之外,而无所作为。

随着科技文明的蓬勃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越来越显著,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越来越频繁,经济、文化得到了迅猛发展。人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意识到精神文明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开始了对精神文明的探索、建设之旅。

五、东方文明

炎黄部落诞生的农耕文明经历三皇五帝、夏商周,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在物质方面,农工商学兵有了明确的划分。不仅是农业,在冶炼、陶器、丝绸等领域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商贸交易模式。

在精神方面,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大学,并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周朝时期,周公旦建大学、兴教化。《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设太卜以管理、研究星象、占卜、祭祀等活动。建守藏室以储藏各种典籍,设太史儋以管理、研究各种典籍,为天子、九卿及诸侯管理、统治天下提供信息资料。在此时期,“道”成为华夏文明精神世界的核心理念。随着周朝的衰落,守藏室被毁,各种典籍有的被烧毁,有的流入民间。作为守藏室之史的太史儋——老子,在失望之下离开了周王室。万幸,老子一生研究、感悟前人经典智慧,留下华夏文明“道”大成之作——“五千言”。自此,华夏文明进入低迷期。

西周衰落,华夏文明进入低迷期,各诸侯国争霸天下。诸子百家为安天下计,依据残存典籍,积极探索,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在学术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实却是对华夏文明——“道”的迷失而出现的一种迷茫。

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却由于以武立国,精神文化领域缺失,物质匮乏,民不聊生,最终导致灭亡。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以黄老之学统治天下,经历文景之治使物质、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汉武帝兴兵匈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次导致方兴未艾的华夏文明遭受重创。汉武帝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儒家的大一统、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自此,各朝各代在思想领域,儒家取代了以“道”为核心思想理念的统治地位。自此,以“道”为核心理念的华夏文明从明面上退出历史舞台,被迫以道教、风俗文化、家训族规等形式散落民间,进入百姓日常生活。孔子曰:“道不远人。”《周易·系辞上传》曰:“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梁武帝时期,达摩大师将佛教引入中国,在梁武帝的推动下印度佛教与华夏文明初步融合,唐朝玄奘法师西行印度取经宣扬佛法,进一步将印度佛教与华夏文化相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继而实现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全方位的丰硕成果——大唐盛世。

老子曰:“反者道之动。”盛极而衰,天之道也。在封建统治时期,儒家文化始终占据统治阶级的主导文化,佛教文化带来的繁荣犹如昙花一现,随后也步“道”文化之后尘,以佛教形式进入民间百姓生活。一直到清朝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在西方强大的物质、军事的打压下,中华文明在物质、精神层面双双坠入谷底。

1919年,“五·四”运动一声炮响,震醒了沉睡的东方巨龙。中华儿女踏上了救国救民的历史征程。老子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也,是以能为百谷王。”中华民族自此展开了向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的热潮,寻求强国富民之道。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炎黄子孙站起来,重回世界伟大民族之林,自此开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旅。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树立文化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在物质、精神上双双取得巨大进步。为人类文明大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人类文明大成

人类文明大成?何谓大成?老子曰:“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刑,大成若缺,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大成若缺,不成而成,是谓大成。“道”,尊道贵德,道隐而德显。万物遵循于“道”,负阴而抱阳,孤阴不长,独阳不生,阴阳相济,合乎于道,知止不殆。人类文明则包含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方面,精神文明隐而不显,物质文明显而不可计。唐太宗李世民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观历史上诸多文明兴衰更替,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皆是人类文明的两个不同方面的显现,只谈精神文明而不言物质文明属于形而上学的空谈,强调物质文明而淡化精神文明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唯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才是人类文明发展之道。精神文明属于内在的、本源性的东西,物质文明属于外在的、衍生性的东西。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貣。恒德不貣,复归于无极。朴散而为器,圣人用而为官长。夫大制无割。”由此可知,物质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但是精神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保证、源泉。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精神文明才是人类文明良性发展的根本、源泉。

地球有人类文明记载以来,从最初的部落文明到现代的科技文明,乃至以后的人类文明大成,经历无数岁月,产生了很多种不同的文明。如,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玛雅文明,华夏文明等。在众多文明中,唯有传承于华夏文明的中华文明得以流传至今,其他的文明都在历史长河中消逝无踪,几不可查,唯从遗留古迹中方可窥之一二,也难觅其踪寻其影。即便是华夏文明也多有缺失,唯从众多古迹、诸子百家典籍、风俗文化、宗教礼仪等方面方能了解一二大概,但也难窥其全貌。

古之文明,虽不可知、不可见。但是天地万物皆衍生于“道”,皆遵循于“道”,故在下勉强以“道”之所指,效仿先贤强而容之,以为后世学者参考、借鉴一二。若有不是、不详之处,还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止一       

2023年10月2日于大理


参考书目

1、【春秋】老聃 著:《老子》,梁海明译著,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2、止一 著:《“1+1”教学》,https://www.jianshu.com/nb/53563538,2023年1月13日。


注:文中观点纯属止一个人一己愚见,不代表任何人及其思想。若有不是之处,请一笑置之!

简书同号有连载,

有缘之人等你来。

尊道贵德明要妙,

恬淡虚无道门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