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在《解忧杂货店》里写道:“他们都是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在从破洞逐渐流失。”
人的焦虑就像“解忧杂货店”里收到的烦恼问题一样多,更像是心上的“洞”。焦虑越多,洞越大,人就会越来越迷茫,不知道要做什么,甚至于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是对的。
最近顾小西就陷入这种状态,而不可自拔。
每天一到公司,就着手处理工作,可是活儿没干多少,一会儿这事,一会儿那事,等回过神来,一转眼已经到中午饭点了。
头天就做好了计划,今天一定要把一份重要的报表报出,可是偏偏要召开紧急会议。好不容易静下心来,又要面对一系列繁杂琐事,这报表终是搁置了。
为此,她制订了早起自律计划,起是起来了,可是早上的时间却没利用好,反而导致一早上精神不济,状态根本不在线。
眼瞅着她负责的整改项目验收日期日益临近,她更加的焦虑。总是在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甚至于有了对目前工作的“厌倦”心理,恨不得躲起来,眼不见为净。
其实造成顾小西这样状态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如何掌控时间、工作效率不高而导致的焦虑问题,也就是说在时间管理方面出现了偏差。
“时间唤醒教练”尹慕言所写的《掌控24小时》告诉我们,时间管理的好坏,并不是因为自己掌握了多么先进的时间管理方法,更主要的是有没有开启自己的心智模式。而本质,其实就是破除自我认知的屏蔽,唤醒时间,通过学习获得的一种成长型思维,并不断践行并促进终身成长的理念。
这本书从早上、上午、中午、下午直到晚上,通过每个时间段,每个场景的时间管理,让我们从实践中打破认知,建立正确观念,获得成长与突破。正如尹慕言说的那样,这本书它要唤醒的不是时间,而是我们自己。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的掌控时间,让我们效率倍增,获得成长与突破呢?
通过个人规划四象限,揭开焦虑的根本原因
不管你是政要人物,还是高管,乃至于普通的小职员,我们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即便我们什么都不做,时间也会如水般悄然流逝。
当然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想尽力地抓住时间,可往往,你越想抓住,反而越失控,这种对未知、心以及对时间的失控,会让我们更加焦虑。
尹慕言女士结合参与发起的几十期早起训练营的实际情况发现,在早起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形,可以按照任务、价值、当下、未来这四个维度,归纳为如图所示的四种状态,也就是个人规划四象限。
而这四种状态不单单面对早起这一情况时会出现,更代表了这四类人应对当下与未来的不同行为模式,分别为,逃避一族、奋斗一族、理想一族和自律一族。
个人规划四象限
如图所示,横坐标代表任务任务、价值,反映你做一件事情的质量以及所取得的价值,是否会为了这份价值而投入更多的精力。而竖坐标则代表了未来、当下,主要是看你在做一件事时,是只看眼前的利益,还是关注更长远的发展。下面咱们就分别说一下,这四类人的特征。
首先来看看,用逃避麻痹自己的逃避一族,这类人的典型表现面对糟糕的现状,不自觉地选择逃避。
比如领导刚安排了要写一份近期工作方案,晓丽就苦着一张脸,找到部门经理 ,无限放大这项工作的难度,还抱怨这不该是她的工作,应该让丽华来写就对。
其实,这份方案部门已经多次讨论,只需要把会议纪要,进行整理一下而已。
这就是逃避一族最典型的表现,面对问题,总是找各种原因习惯性地选择逃避。最让人想不通的是,他们还惦记着这个问题,吃不好,睡不香,看着别人通过不断努力,越来越好,而自己却连动都不想动,结果只能是自己越来越焦虑。更不想去面对问题,只能选择逃避。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表面励志,却难以养成长期习惯的奋斗一族。这类人看起来积极乐观,富有冲劲,也比较关注事情背后的价值。
比如,公司有个重大项目,一个电话,他就能撂下一切,十万火急地赶来。
这类人时刻保留着一种冲劲,成就感、被认可是滋养他们的温床,一旦发现经过努力却无法获得期待的回报时,他们也会后退,成为“逃避一族”。
说完了奋斗一族,咱们看下理想一族的典型表现。这类人的典型特征就是说得漂亮、做得潦草甚至于好高骛远。
比如,他们宁愿窝在沙发里畅想未来,也不想付诸行动,也不愿意冲到前线去流汗。对未来充满希望却总是被现实打败。
理想一族一旦受挫,就会变成空想。他们不知道,丰满的未来和骨感的现实之间的距离,只有通过行动才能跨越。
最后就是持久式精进的自律一族。这类人的自律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约束行为,而是一种内心深处产生的自愿。他们可以对未来抱有美好期待,勇于挑战充满活力,最主要的是他们脚踏实地,一直在行动。
自律一族源源不断的行动力,来自笃定的内心和明确的方向。
比如,自律一族要养成某个习惯,就会不断重复。他们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在不断行动与持续精进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那了解这四种类型的人面对未来的不同行为模式后,我们会发现这四种类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比如一个人刚开始,有可能是奋斗一族,清楚地知道行动背后的价值,并且也真正行动了起来。慢慢地,他变成了理想一族,给自己列了待办清单和行动计划,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办法去完成。
这让他的状态更加糟糕,变得只想而不愿行动,最后,不得不让自己成为最让人讨厌的逃避一族。
个人状态的演变过程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总是在这几个状态中演变而不自知。比如,当天工作没变成,没完成就没完成吧,明天再做。
明天信誓旦旦要完成什么什么工作,可是工作内容稍有变化,一有难度就想要逃避。
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正处在这种严重阻碍我们精进的这种模式中而不自知。
所以,时间管理的第一步,其实是打破原有认知,通过个人规划四象限,训练自己对行为模式的感知,揭开焦虑的真相。
也就是说,在唤醒我们自己,成为自律一族之前,要先审视自己,清楚自己正处于哪个阶段,希望自己成长到哪个阶段,并主动发力,让时间、效率轻松可控。
二、从变革公式入手,拥有方向,享受时间
尹慕言说,自律一族的判断标准,不是起床时间的早晚,也不是日程安排得多少,而是你是否拥有不断精进的方向。
所以有了方向,我们只需要朝着这个方向花费时间,进行刻意练习,才能持续精进,不断成长。也就是说只有真正从投入时间这个方面获得利益,才能有长期坚持下去的动力。
那怎样才能拥有方向,享受时间又能获益呢?
那就从变革公式入手吧。
变革公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变革公式的三要素分别为对现状的不满、未来愿景以及第一步行动。这三个要素的乘积大于变革阻力,改变才能发生,反之,如果一方为零,则变革失败。
无论做什么事情,或者是培养某个习惯,这个变革公式都将是我们唤醒自己的一个“魔咒”。
好了,认识了变革方式,我们再来分析一个第一个要素,对现状的不满。
首先我们得找到对现状不满的地方,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更清楚自己内心的不满。
像开头的顾小西,她就是对自己现在的工作状态不满意。
那接下来,我们就要分析不满背后的真相。
还拿顾小西为例 ,她对现状不满的真相就是,总觉得自己不能掌控时间,没办法高效地处理工作。
最后我们来说说,面对让你不满意的现状,你有多想改变它。也就是检验一下决心改变的迫切程序。
我们可以给不满打个分,1分最低,表示不改变也不会对你产生任何影响。10分最高,表示你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地步。
改变现状的迫切程度
如果你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标注了10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想打破那些让你无法持续行动的阻力了。
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二个要素,找到你的未来愿景。那怎么做呢?
首先,是写下你的未来愿景。
心理学家发现:“想象的场景,细节越具体,梦想就越容易实现。”这项愿景是你想创造的未来,或者5年、10年后你将成为什么样子。
把这些先写下来,让自己看见。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使用SMART原则,让愿景清晰可见。
SMART原则
这张图里的S表示未来愿景必须是具体的;而M则表示未来愿景必须是可以衡量的;那么 A就代表着未来愿景必须是可以实现的;而R就说明未来愿景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T则表示未来愿景必须有明确的实现时间。
所以我们只有按照SMART原则,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让动力更持久。
那最后一个要素,就是要迈出第一步行动。
前面我们说过,当三个要素的乘积大于变革阻力时,变革才能发生。当然这中间还有一个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变量,那就是行动。
也就是即便你没有发掘出对现状的美满,没有规划好清晰的目标,只要你能迈出行动的一小步,并且坚持下来,那么,改变就会发生。
那怎样能迈出第一步呢?
首先,写下为实现美好愿景决定迈出的明确可行的第一步。
当然,这一小步不需要太难,也不需要有过高的期待,只需要简单的一小步。但必须确保这一小步不能失败。
比如:你想早起,那不要直接就把时间调整到提前2个小时,你只需要提前15分钟就好。你想坚持每天阅读,那你就从今天先阅读一页开始。
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让你的身体和意识都适应了这个节奏,再去进行下一个阶段的调整。切记,步子迈的越大,越不利用长期坚持。
我们再来看下,养成循序渐进的习惯。
既然我们已经迈开了明确可行的一小步,那距离我们的习惯养成就不远了。而习惯的养成也得依靠持续的行动才能实现。
还拿早起为例。很多时候,我们是起来了,可是状态并不佳,一早上头昏眼花,精神不济,工作效率更是大打折扣,这时候你肯定会选择硬扛。
其实硬扛只会让你的习惯养成毫无帮助。
同事依蓝的做法就很不错,遇到这种情况,她会允许自己休息5到10分钟,或者起身去倒杯水,可不要小看这几分钟,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更多的时候,养成循序渐进的习惯,也是我们持续行动的一大助力。
那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是否也对如何进行时间管理有了新的认知呢?所以说时间管理的好坏,并不是因为自己掌握了多么先进的时间管理方法,而是打破固有的认知,学会精进和自律,并付诸于行动。
在实践的过程中,让我们逐步掌控属于自己的24小时,开启元气满满,效率倍增的工作模式,为自己的人生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