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白是谁?听起来挺小资的,象是个白领的名字。如果不知道,那么姬重耳熟悉点吧?嗯,这名字听起来比较古老。没错,姬重耳就是流亡国外十九年后,晚年当上国君称霸诸侯的晋文公。而姜小白就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
我还不知道他俩的名字是怎么起的,而在他们之前,有一位也挺有能耐的国君郑庄公,其名字的由来却很清楚。《左传》隐公元年讲“郑伯克段于鄢”的那一段说,由于出生时是足先出来的,郑庄公被起名为“寤生”,所以郑庄公就是姬寤生。没错,郑庄公和晋文公一样,也姓姬,因为郑国和晋国初封的国君都是周王的宗族,姬姓。而齐国初封国君是姜子牙,齐桓公是姜子牙的后代,姜姓。
我们小结一下,郑、齐、晋是国名,庄、桓、文是谥号,公是诸侯的通称,姬、姜是姓,寤生、小白、重耳是名。有一点要注意,谥号是死后才有的。如果拍历史剧或写穿越小说,在齐桓公称霸,有人说“齐桓公怎样怎样”,那就相当于抗战神剧中有人说“八年抗战就只剩一年了”。
柏杨写过一部《中国人史纲》,其中写到历史人物就全部使用姓名,比如把我们熟悉的尧、舜、禹称为伊祁放勋、姚重华、姒文命。
我们再来看看《论语》。先看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这名和字是有来历的,说是孔子的母亲“祷于尼山,得孔子”,又因为孔子排行第二,所以字仲尼,而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就是说脑门长得象山丘,所以名丘。那么孔是怎么来的呢?严格地讲,孔是氏而不是姓,姓和氏原来是不同的,但后世不分了。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宗族,而宋君的祖先则是商汤,汤姓子名履,所以孔子可以说是子姓、孔氏。孔子有一个祖先,是宋国的大夫,叫孔父嘉,嘉是名,孔父是字,于是孔父嘉的后代就是以孔为氏。后人称孔子,子是尊称。古人称字为敬,所以也称仲尼。而他人(长辈除外)称名则不敬,如在某个年代,一些人就称孔子为孔丘乃至孔老二,用以表达代们的批判和谩骂。
再看大家较熟悉的孔门弟子颜回、子贡和子路。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习惯上都称颜回。子贡是字,其姓名则较少被提到,他姓端木,名赐。子路也是字,他姓仲,名由——有没有人想到一个很现代的东西?路由器!孔子是他们的老师,是长辈,所以跟他们说话或提到他们时都说回、赐、由,而不会说子渊、子贡、子路。
《三国演义》中的姓、名、字是最整齐规范的,如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名、字意义的关系也比较明显,而且其中人物基本上称人用字自称用名。
宋以后,文化人除了姓、名、字之外,大多有号,乃至有很多个号。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醉翁。又有些人给自己的居处起名某某斋、堂、轩,后人也会用这个某某斋来称呼这个人。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民国。
民国时期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各种报刊公开发行,文人在上面表文章,往往会另起一个名字,这就是笔名。如鲁迅、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冰心等,他们的原名,成了中学生的必考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多数人就只有姓和名了,称名也慢慢没那么忌讳了,不敬的意味少了很多。
最近这十几年,人们有了更广泛使用的名字——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