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清明,便情不自禁地想起杜牧那首《清明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又到一年清明节,又是一年雨纷纷。又是一年柳色新,又是一年杏花开。特别思念天堂的亲人。
外公很多年前就去世了,大概是我还上小学的时候,他是因病突然离去的。
八年前,最爱我们的外婆去世了,外婆享年92岁。
听到这个噩耗,很痛心,脑子里涌上来的就是那几个字:最爱我的外婆走了,我没有外婆了。
虽然舅舅阿姨们劝慰大家,说外婆岁数大了,去天堂享福去了,大家不要太悲伤。可我依然很悲伤,总是会想起外婆在世时的点点滴滴,很多次魂牵梦绕,很多次夜半惊醒,都是和外婆在一起的生活场景。
母亲有时也会说,梦到外婆了,看到外婆拄着拐杖,跟着她聊天,从客厅到厨房,或者说,从客厅到卧室。有时也说,梦到外婆和大家在一起,外婆高兴地和大家拉家常云云。
我对母亲说,这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我也想外婆了。
母亲就会掉眼泪,哽咽着诉说外婆的种种往事。我陪着母亲落泪,我们心里都很难受,我们都很想念外婆。
后来母亲再说起想念外婆的话语,我知道自己也很想念外婆,但我忍着不敢说想念的话语了,只能笑着安慰母亲。我担心又勾起母亲的伤心往事,毕竟,母亲也已经到了古稀之年了。
外公和外婆生了九个儿女。母亲排行老三,我有两个姨妈,两个阿姨,四个舅舅。外公走后,外婆和孩子们支撑着这个家。
外婆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坚强,能干,漂亮,贤惠。年轻时的外婆梳着两条乌黑发亮的辫子,她中等个子,皮肤白皙,脾气很好,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印象中似乎从未看见外婆发过脾气。
我的幼年时期是在外婆家长大的,平时的衣食起居都是外婆照顾的,所以对外婆很依恋,平时外婆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后来小阿姨看到外婆实在太忙碌,不但要做家务,干农活,还要照顾年幼的小舅舅和我,晚上还要在灯下缝补衣裳或鞋袜,不得不忍痛割爱辍学了。所以后来,照顾我的责任同时落到了还未成年的小阿姨身上。
我想,每年的春节,是外婆最幸福最开心的日子。
因为平日里,大家都忙着生活,忙着工作,只有春节,亲戚们会串门,走亲访友。舅舅舅妈带着子女和孙子们,姨妈姨夫带着子女和孙子们都来外婆家拜年,大家其乐融融,欢聚一堂。小一辈的孙子女很多,有调皮捣蛋的,有文静秀气的,有沉默寡言的,但外婆把每一个孙子女的名字都能清楚地说出来。我常常佩服高龄的外婆聪明,眼缘好,记忆力好。
记得小舅舅结婚时,外婆和姨妈给小舅母缝制棉衣,是金黄色的缎面,上面绣着粉黄色的菊花,特别喜庆,漂亮。我站在旁边,情不自禁夸赞了一句:真漂亮!外婆听到后,于是和姨妈商量着,也给我做了一件和小舅母一模一样的新棉衣。那件棉衣自己特别喜欢,平时舍不得穿,只有在过节,和走亲访友时才穿。每当别人看到夸赞时,我总是自豪地说,是外婆给我做的,和小舅母结婚时穿的那件一模一样呢!别的表姐妹都很羡慕,可见外婆对我多么喜欢。
记得我结婚时,也是外婆和姨妈给我做的新嫁衣。因为当时我说金黄色颜色的缎子穿过了,喜欢碧绿碧绿的那种颜色,新鲜有朝气,母亲就给我买了那种碧绿碧绿的缎面,粉色小碎花的里子,洁白轻盈的棉花,和外婆,姨妈一针一线,细心缝制的。
平时我陪着父母,带着孩子,去看望外婆时,外婆总是亲昵地摸着孩子的头,一边和蔼可亲地笑着,一边欣慰地夸孩子们懂事,夸我把孩子们教育得很好。每当外婆这样夸奖我和孩子们时,父亲和母亲也附和着,我总是望着外婆和父母亲,很高兴也很自豪。因为自己有这样善解人意的外婆而高兴和自豪,因为自己有这样通情达理的父母而高兴和自豪。
前两年整理物品时,从柜子最深处拿出那件倾注了外婆,姨妈和母亲爱心的碧绿碧绿的棉衣,我忍不住摩挲着,又穿在了身上,顿时感觉到温暖紧紧地包围着我,就像外婆的温暖和爱心。又忍不住想起外婆,想起外婆慈祥和蔼的微笑,想起外婆对我的关心和爱护,不由潸然泪下。
外婆,我想您了,好想好想。
又到一年的清明节,托清风送去我的思念,托花香送去我的祝福。
外婆,您的爱和祝福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激励我们一路前行。愿您在天堂安好,幸福永远。
一首《石磨》,纪念我亲爱的外婆,纪念我回不去的童年。
记忆里的石磨
外婆牵着蒙眼的毛驴
一手加五谷杂粮
一手拿着笤帚
嘴里声声吆喝
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一圈,又一圈
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仿佛石磨流淌下来
当年的故事
这些故事
留下暖暖的回忆
教我在人生中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