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让了个座位给10岁模样的小女孩。她微笑对我说,谢谢叔叔,我站一会就好。每逢听到别人喊我叔叔,莫名心慌。
一晃眼,已近不惑之年。回首前半生,碌碌无为。
我为了走出农村,拼命读书,为了村小学同届毕业的33学生中唯一考上本科的人。
懵懵懂懂,填报了师范大学,靠父母东凑西借和助学贷款,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到了一个山城当高中教师。
在山城呆了四年,偶然的机会,考了省城事业单位。于是,在省城结婚、买房、生娃。
老家不少人都羡慕我父母,有我这么听话的儿子。可是,我觉得自己活得很压抑。
33岁那年,攒了点钱,刷了几张信用卡,凑够了首付,买了个偏远地段商品房。自从买了房子,每天醒来都为房贷和信用卡欠款发愁。
我一直很努力工作,加班加点,下过几年乡,什么记大功、记功荣誉也拿了。快四十岁的人,职务上不去,当了好多年科长,全年工资收入八万块。我反省,是我不够努力?还是命中缺贵人?
年纪越大,越不喜欢和同学朋友聚会,不是性格孤僻,而是有苦难言。偶尔同学朋友吃个饭,都是他们买单,用他们的话来说,我的工资留着养家。我也会回请同学朋友一两次,请客一次穷一个月。
我也慢慢不爱和朋友聊天,特别不爱和从事工程、医药器械工作的朋友聊天,他们谈的月收入,比我的季度甚至半年收入还高。坐在旁边听他们聊业务、聊收入,挺无趣。
小孩子读幼儿园开销大,一个学期学费就得五千多,还有各种兴趣班什么的,花钱如流水。老父亲经常提醒我,老家该起房子了,在广东打工的、在家养虾的左邻右舍盖新楼房了。听了父亲的话,倍感压力。
年近不惑,也怕过节。父母不习惯城市生活,来城里半个月,就回老家住了。逢年过节,我都得买点菜、水果回老家看看父母。
媳妇埋怨,没见我那么勤快去看岳父岳母。于是,我大小节日都得先跑岳父家,再回父母家。两头跑,必要的礼品不能少,过路费油钱开支不小,偶尔还得给个把红包两边的老人。
当然,我的生活除了压抑,也有开心的时候。每次上下班路过三甲医院门口,都在庆幸我的家人身体健康,无病无痛便是福。不时听到朋友说某某人因为贪污被送进去了,我也会庆幸自己清贫却还能自由。
洪应明有言: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清。换个角度看待生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快乐和幸福。心宽了,即便清贫,也会精神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