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十二):打糍粑(二)

厨房里热气弥漫,火光映着熏人的水气。很快,糯米饭煮熟了,饭甑被一层层揭开,热气以更华丽的姿势四处乱窜。厨房里仿佛进入重度雾霾天气,面对面都看不清彼此了。

男人们迅速将饭甑搬出,女人们手上抹上香油,把一甑甑糯米饭倒进石臼里。孩子们这时是最快乐的,鱼一般在大人缝隙里穿行。一会儿抓一团糯米饭来吃。刚出锅的糯米饭莹白如玉、喷香诱人,对于那个时代少有零食的我们来说真算得上是场盛宴。

一次蒸几甑都是预先计算好的。糯米饭倒进石臼刚好是一次的量。厨房里,女人们再次将糯米倒进饭甑继续蒸。堂屋里,男人们脱掉棉袄正式开始打糍粑。打糍粑是很耗力气的活,所以人们分组进行,每组三人。两个年轻力壮的负责持锤捶打糯米,一个年龄大的负责翻动糯米团。那两个木锤每个直径都有十公分以上,拿在手里有十来斤重,上面好像抹了熟香油(我记不大清了)。打糍粑是有技巧的。先由负责翻动的人把糯米饭翻搅几遍,增加黏性,再开始捶打。起初糯米饭黏性不大,捶打时出力要轻,否则会把米饭捶飞。等糯米饭越来越黏的时候就可以放开力气来捶了。只见两人高高举起木锤同时用力捶下,口中还一起喊着号子:“一二,嘿咻;一二,嘿咻……”

要想效率高,配合就特别重要。负责捶打的人和负责翻动的人必须打好配合才能提高效率。一般是捶两次翻一次。在锤子第二次离开糯米团之后,负责翻动的人瞅准机会迅速下手,用力扯动糯米团,以便捶得均匀。负责翻动的人必须眼疾手快,干脆利落。翻得太慢不仅影响打糍粑的速度,还有可能给自己招来血光之灾(夸张了,不过挨顿捶是很有可能的)。

糯米在人们的锤下经历着千锤百炼,才能迎来质的改变,变成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糍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长假结束,亲朋好友们都收拾好行装,奔赴各自的前程。空荡荡的老院子,年味儿好像散了,但奶奶那份手工糍粑,还是老味道。...
    味博士阅读 667评论 0 4
  • 遥远的年味·打糍粑 清晨,才走进北门,一抬眼,就看到学校的大草坪上,铺了一层厚厚的银霜。这是今冬少有的寒霜。没有风...
    金有琐思阅读 1,162评论 0 10
  • 引子:爸爸说现在家乡打糍粑也全用机器了。家乡传统的手艺慢慢消失,而这些手艺又是一代人的记忆。 爸爸來了,带来了小时...
    王铂涵阅读 2,737评论 0 8
  • 从我上大学离开家乡到现在已经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里,我常常惦念家乡的糍粑。那四四方方白白的清水泡糍粑就是我心中家乡...
    每天一棵树阅读 574评论 0 1
  • 每逢年关倍思乡,乡风美食两不忘。说到乡下年节食品,我最难忘的就是糍粑了。 糍粑是一种糯米食品,流行于南方多地,一般...
    行走北上广阅读 1,455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