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自交大)
水木君说:过去,大家都说,人生是场马拉松,跑得慢不要紧,重要的是稳健。现在这句话不能适用了,因为你不拼尽全力,分分钟就会出局。前半场不拼命,后半场可能连参赛名额都没有了。更可怕的是,甚至没有人告诉你,比赛已经结束了,直到有一天,你跑到终点,才发现别人早就在庆祝完赛了。
你以为的安稳,都在透支之后的机会
前段日子,华为总裁任正非宣布裁员。
他宁愿冒着赔偿10亿元的风险,也要辞退7000个员工。
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支付如此高昂的赔偿金来做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对此,任正非强调: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想长远的发展下去,企业的员工不能太过安逸,这样公司的氛围会非常懒散,从而失去危机意识,在发展这么快速的时代,没有狼性般的竞争容易被社会淘汰。
原来这7000个员工都太过”安逸“了!
如果继续维持他们的工作,可能华为今年不会赔偿10个亿,但未来就会因为他们的”安逸“连累企业,整个集团将损失更多个10亿元。
其实,这不是华为第一次因为员工安逸而裁员了。
17年的时候,华为中国区开始集中清理34岁以上的部分员工。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很多人指责任正非对待员工苛刻。
对此,任正非解释是,华为是想清除“不努力、不干活、光想躺在床上数钱”的中国区员工。
提起海外工作,你可能想象到的是高昂工资、美景美食、还能在休息日去广场喂鸽子。
但实际上,华为的驻外员工的工作条件是非常辛苦的,他们需要直面生态环境的恶劣、饮食习惯的差异、以及部分地区突如其来的战火。
2011年,利比亚爆发战乱,华为驻外的员工为了保护基站的设备东奔西跑,为了确保设备的转移,他们在撤侨的最后1天才登上回家的飞机,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00年,中国还未正式加入WTO,他们磨破了嘴皮,才在严苛的欧洲市场卖出了设备,而且不是低价售卖,其中辛酸可想而知……
说他们是”爬雪山、过草地“也不未过。
再对比国内区部分只想混日子的员工,每天保温杯里泡着枸杞,享受着国内优越的工作环境,在基础岗位上不求突破天花板更上一层楼,只想分整个企业利益的一点点红利……
看似“与世无争”,但怎么可能?别人的30多岁在奋力拼搏,而你的30多岁在”得过且过“,等待你的结局只有被辞退。
正如马东在《奇葩说》里说的: “你可能委屈,也可能不服,但你被淘汰了。”
想想真的很可怕。
前段时间,虎扑论坛上的一篇关于“中年人”的帖子突然火了起来,现在已经有60多万的浏览量,超过2300条回复。
标题是,“loser回忆录:一年前我月薪两万被人叫X总,如今在美团送外卖”。
帖子里关于“35岁男人”的这句话格外让人扎心。
发帖子的人写道:
一年前自己还被人叫着X总……月薪两万。
结果公司突然倒闭,自己被迫失业。虽然每天狂投简历,找遍所谓的人脉关系,但最后无路可走,只能去送外卖。如今当骑手一年,也算是美团的一个老骑士了。
我们都以为高管级别的人,哪怕是公司倒闭,也能东山再起,去另一个公司继续光鲜亮丽下去。
那成想,拥有一个如此辉煌履历的人,公司倒闭之后,投遍了简历,找遍了人脉,居然只能去送外卖!
看他的自述里没有提及自己在工作里精进过何种能力,又新学了什么技能,推测他可能到X总这个位置后,就觉得人生已经稳操胜券,不用再“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了。
说到底, 没有一个行业能长久,能力才是这个时代的铁饭碗。
别再被所谓的稳定绑架,很少有工作可以一直干下去,很少有公司是永远存在的。只有一个饭碗是超级稳定的,那就是:能力。
有本事的人到哪都有饭吃,没本事的人只能仰仗别人生活。
很多人毕业后,过上了朝九晚五的日子,白天没时间学习,晚上没力气改变,之前学习的知识忘记了,现在的职业技能也没有心气儿精进。
渐渐地,这种平庸的生活状态便习以为常,而自己可能也早已无力跳出。
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当那个叫变故的锅盖砸下来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应该一开始就跳出舒适圈的。
而这一切的起因,多数都源于最初时的选择,在最该奋斗时选择了稳定,我们看似获得了利益,但却因此输掉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就像茨威格所说: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而稳定的价格,往往最为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