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五中“五育融合"计划
"感恩出现在我眼前的每一个故事,它让我看见更深的意义,今天我为宜宾五中专门发帖,爱满五中,感动常在"
当看到这行打卡内容,我心里很受触动,年前,五中进行了"爱满五中,感动常在"表彰活动,这是典型的五育融合活动,不看分数,只看见人看见事。
一、什么是融合?
1、是整合,是完整非完美,任何一种教育行为活动都可能包含着五育,不可能完美,没有完美的活动能一劳永逸解决教育的全部问题,但可以内外通透,五育可以解决教育残缺不全,可以完整,五育之间是"化学反应"而不是"物理反应"。
2、是联系,五育之间是关联的而不是水果拼盘式各自孤立的。"爱满五中"表彰活动,不是各个节目生硬拼凑,而是典型的把德智体美劳像一朵花的五个花瓣样关联为一个整体,一朵花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哪一个花瓣都不该缺,做完整的教育。
3、是贯通,五育的课程知识和素养的理解和获得是整体贯通的,而不是局部的,就知识而传授知识,显然太局限,五育贯通,五中准备全科五育融合,比如低年级段的学生可通过借助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拼图活动,高年级段可融入学生参与了设计的活动。而非是德育、智育丶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简单拼凑、叠加,实现各育之间的真正渗透,五中在疫情之前进行了全校性的寒假体验营人人参与其中,还有暑假中的新生体验营,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获得感满满,情绪也得到释放,后因诸多因素中断,学生也盼望重启,正在思考新的落实方式,重在行动落地。
五育并举,缺一不可,整体全校实施,希望能把教育理想、教育目标得以早日实现。
五育融合,有幸政策的来临,有每天的课后服务,落实方式,落实策略能使五育可以完整的实施起来。
二、重构宜宾五中“五育融合”背景下的教育新生态
想象是旧知识体系连接新知体系的最为重要的一环,通过想象探到源头,仅有想象不够,有的甚至是天马行空,还需要创造,创造后还需要将精华的部分形成文本便于复制、又呈现,这叫重构,就像考试,就是知识的复制与呈现,重构后再造,因此,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
正在进行理清“育人理念"丶"育人假设"、"育人思维"、"育人实践",尤其是“育人挑战",把问题想充分点,各年级、各班,甚至各教师的情况都不同,在什么情况下是命运共同体?我想,全学科五育融合能联结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命运共同体,形成内驱力,老师们的教学任务重,学科之间孤立战斗还存在,通过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把大家连接起来,做完整的教育,不再是残缺不全的教育,更不是只有分数,把学生发展置于学校最高位置,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而最重要的是做人,因此德育优先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育人,不是掘起,而是复兴,为党育人。
在这样的架构下,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
什么样的学习生活才是最适合学生的?
与常规的“学习成绩”相比,积极的“学习体验”和“学习内驱力”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学什么、怎么学、为谁学、如何评等等上述这些,将列入宜宾五中“五育融合的实践中,边实践边优化边完善。
进一步放下窄化的、割裂的、封闭的、终结的,学习系统内部存在“能量流动”阻断、失衡甚至功利現象,亟待矫正。来摆脱“学习封闭”的窠臼。
打造五中的学习生态循环系统,使它转动起来,五中的五育融合的学习生态重建以学习共同体为中心,使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每项活动要有学生参与其中,并普惠到每一位学生,至于能否获奖不作为目标。
使这样的学习生态打通学习内容的边界。“五育”的并举和共生让学习不限于知识习得;学习的目的指向品德、智慧、体能、审美、劳动等方面的创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和成绩的提升。
使这样的学习生态打通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边界。融合让学习不再是“一次性”和“终结性”的,学习不再是为了应对被动改变,由被动的"骆驼"到主动的"狮子"到"婴儿"基于学习者真实需要的欣然行动与兴趣;学习不仅是在校学习,而且是学习场所、空间的无限延伸和包容。学习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开放、互联的学习生态系统打通学习时空的边界。要达到这样理想的教育,五中自两月以前,老师们开始行动,已经有10位老师们在跨时空参加巜U然视界》学习,除了把老师们连接起来,还同时把老师们中的旧知识通过想象连接新知识系统,而我参与了其中学习。另外,还有几位老师也在另外渠道学习。越来越多的五中老师们主动要求要加入学习。
只有大人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使这样的学习生态打破学习主体的边界。在这一视域下对于人的培养,五中准备使学习主体不能仅限于学生,而是要面向所有的人,比如老师、家长、协作式学区所有师生家长们,还有三名程下的所有学员,宜宾五中这几年在领导们和社会友好人士以及老朋友的关心加持下,通过五中老师们全体团队的自身努力下,学校不大,却产生了许多名师和四川省卓越校长,有正高级教师名师工作室、有川府名师工作室、有省卓越校名师工作室等等,除了名师名校长需要继续修为外,其工作室名下的学员也可以参与到其中来,进一步扩展教师身份认同。要为了所有学习者的,自然会在所有学习者中发生,学习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既为了个人成长也为了五中的发展,造就更好更多的幸福家庭。
四、创新评价,慎用评价,用好评价
五中五育融合的评价,坚持“轻评价、重鼓励”的评价导向,不为短期利益,所动、放下功利执念,积极探索全员、全面、全程的多维学习生态评价机制,多维度架构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多把“尺子”量学生,充分利用好数字化赋能五育融合,这样,五中即将引领的协作式10所学校,使每所学校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学校发展变革的特色之路,也会反哺五中,互相成长。
"五育融合"面临的新挑战
教育之所以难做,原因之一就是受影响因素很多,学校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开放系统,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也是课堂的主体,而且是家庭的核心成员,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因此,要校内外育人的“融合”紧密相关,只有家、校、社协同共育共学,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教育的氛围,达到最佳的合力育人状态,使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家庭、学校、社会携手前行的“家校社学习共同体”,也将成为宜宾五中“五育融合”实践的一种新常态和新生态。
育人方式的转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一方面要对“五育融合”理念拥有非常透彻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做好“上下连通”的衔接工作——上接国家和学校的课程方案以及课程标准要求,下连教学评价的相关标准,在明晰上下两方面基准的情况下,思考如何将“五育”恰当融入教学活动之中,在育人方式转变上作出积极探索。
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充满各种变数的活动,也是育人模式、育人方式转变最难啃的“硬骨头”,需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设置恰当的“台阶”,让教师拾级而上。
中考取消后,并不会取消教学质量,也是使教育更加全面,高中也会通过多种方式录取想要招到的学生,家长仍然要想把孩子送到好的高中好的班级,大学录取学生仍然是分数更为重要为主。如何面对?德育为先,智育为重。
学校在践行“五育融合”育人方式过程中,我们准备着重在以下几个领域进行探索,也是五中德育工作计划。
一是在全学科教学中融入活动,使五育融合有内驱力。使学生通过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拼图、设计丶想象、创造、重构和再造等活动。
二是按月活动,借助月特点,月月有主题活动,前提是普惠,学生参与其中,尤其是体育节活动和艺术节活动。
三是宜宾五中学生“爱家乡主题式学习”课程开发活动
(乡土文化课程–校本课程)分两条线展开:自然风貌与生活方式(约50个课时)
1,长江长江:围绕长江起点,了解流域知识,了解大江大河的生态作用,了解水与土的联系(如:为什么岷江和金沙江的水质如此不同……);综合地理课、生态生物课、历史课等课程内容,并实地考察。(约10个课时)
2,母亲河的涵义:宜宾的物产,宜宾人特别的生活方式和人际礼俗、与生活相关的手工艺作坊、产品等。综合地理课、社会课、历史课等,用实地参观、社会调查、家庭访问、口述历史等方式完成。(约10个课时)
3,母亲河的涵义:宜宾地区的酿酒产业为何独占鳌头?大自然给了宜宾人怎样的慷慨馈赠?综合生物课、化学课、数学课、语文课、地理课等课程内容,参观展览馆、实地观察酿酒过程、资料收集、课堂讨论等方式完成。(约16个课时)
4,母亲河的涵义:世代依江而生的人们,他们的情感状态、精神生活、人文历史、诗情画意等(与酒相关的各类艺术创作)。综合语文课、历史课、社会课、音乐美术课等课程内容,通过看视频、阅读、口述历史、收集民间传说-儿歌-诗文、自发创作等方式完成。(约14个课时)可歌可泣的抗战岁月(约16个课时)
1,宜宾在全景中的位置:了解宜宾大致过程和地理分布,看到当年宜宾的特别作用。
2、那个年代的教与学(教师与学生):
3,可歌可泣的“国宝”文物保护行程:以李庄的历史遗存和丰富展览为素材,了解那一代的知识分子和知识青年在颠沛流离、条件艰难的环境中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履行他们的社会责任,如何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综合历史课、语文课、音乐课等课程内容,以实地参观、资料搜索、文献阅读、当事人访谈、看视频、听音乐、文学作品阅读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课程大约每周一个课时的时间(可根据需要组合安排),延续两年(共四个学期),约70个学时活动。
老师们教学任务重,许多教师原本仅仅关心知识的传授,看到“五育融合”的要求,直观的想法就是做“加法”,忽略了是强调在现有学科教学内容中挖掘育人要素。针对一个具体的学习内容,“五育”要素不一定都在其中,可能只涉及其中的两三种,教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为了“五育融合”而生搬硬套,甚至让教学的“味道”都改变了。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融合”的特征,不给“五育”贴标签,而是要通过学科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以及对应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潜移默化获得整体素养的提升和情绪的释放。
在学校的各类特色课程、主题教育活动中落实“五育融合”。因为有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进度、教学评价等要求,学科教学的重点是在一定的教学内容中挖掘“五育”要素,通过巧妙设计将其融入学科知识的教学之中。相比之下,学校开发的各类特色课程、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在最初的设计时就将“五育融合”理念融入其中,整合各类教育资源,进行一体化的开发、组织、实施。这类教学活动很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的随意性比较强,不能将教学活动变成了“全民狂欢”,需要在顶层设计阶段着力解决。
学校层面上后勤保障,不缺位,给教师一个较为宽广的教研空间,能够让教师汲取相应的经验和智慧,再逐渐将“五育融合”的理念和做法迁移到学科教学之中。
通过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生态体系落实“五育融合”,形成宜宾五中大德育场、宜宾五中大教育观,从而使师生们更加生动而活泼起来,散发着春天的气息…
从而有效推动教育创新,立德树人。
我要熬过去,离不开他人的支持,关键是自己也得努力。
我要带着困难,带着自己的选择生活下去。
宜宾五中有没有我并不重要,如果没有五中的伙伴们还真的不行。